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城
老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89
  • 关注人气:7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2011-04-30 11:04:40)
标签:

福建

厦门

永定

土楼

鼓浪屿

分类: 华夏掠影

文图/老城

 

    土楼果然好景!进入漳州境内,便有土楼出现,及至龙岩,渐成楼群。首观“八卦”振成楼,趁导游讲解,捷足先登。只见小黄悄悄招手,原来与住户通融一下,便可登楼,一人五元,超值。振成楼设计精美,功能完整,中西合璧,简直被它迷住!上下环行,贪恋多时,不舍离去。

 

    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奎聚楼,依山而建,房舍与山脊浑然一体,气势宏伟。石门樗窗的光裕楼,古朴方正,充满文化气息,是地接导游的祖宅,小姑娘自称林家第25代孙。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福裕楼,飞檐翘角,富丽堂皇,隐含三山。来不及一一登楼,匆匆一瞥,心已怦然。

 

    一路掉队,电联小黄,答曰往北!天啊!在北京都转向,天涯海角让我上哪找北?还好,终于会合。导游说得慢,走得快,不及我等流连,率队折返,一付“这有什么好看”的表情。唉,不知道我想看的就是你看腻了的吗? 

   

    行程所示,还有如升楼。虽时间紧张,却不能遗漏。由大路转小径,沿小溪疾行,青山秀水间,遥见一座小巧圆楼,与五凤式福裕楼隔溪而望,大小不同,方圆各异,相得益彰。这幢单圈小楼,亦有三层,精致玲珑,密凑井然。

 

    归时即到,我和小黄、乐猴还滞留在洪坑村北,距停车场好几里路,怕一车人等急,恨不能插翅。与生人搭讪,小黄绝对是个天才,只见她拦一辆小货车,稍示求助,司机便痛快地答应捎一程,现腾出后座,还死活不肯收钱。

 

    离开车还有五分钟,我们赶上大队人马,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大巴门前。良好的守时记录,就这样保持了一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行程,想要看得更多,玩得更爽,就得靠自己灵活变通了。

 

    二上鼓浪屿。心中有数,游览从容。观各国领事馆,访林巧稚故居。途径菽庄,即被吸引,因未列行程,趁团队小停海滩,购票进入,独享美景。菽庄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藏海补山,雅致中见壮观,幽静中见雄浑。可惜精彩的钢琴博物馆,只大致转了一圈,不及细看。

 

    连日奔波,大詹脚趾肿了,小黄嗓子哑了,乐猴腰有旧疾。购物环节,姐仨伺机歇息,唯我脚力尚支,见缝插针,独行小巷,经名人蜡像馆,沿椰林大道,撒丫子奔东,走近皓月园,阳光下再看郑成功,屹立覆鼎岩,愈加伟岸。

 

    最后一小插曲,店主赠水果刀,弃之可惜,财迷主妇留之,箱子须托运。结果这趟新加坡经厦门到北京的航班,国际国内到达行李分卸,多等近一个小时。“贪小便宜”要付出代价啊,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的美丽村庄

福建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洪坑土楼群: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土楼13座

清代建造规模较大土楼33座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振成楼,建于1912年,为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

1986年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曾展出该楼模型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主体建筑为两个同心圆,分内外两环,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格局

内部按《易经》八卦图,以青砖防火墙呈辐射状分隔成8个单元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进入大门,正对着的是内环楼门,可透视祖堂

其色彩及建筑风格,汲取了西方建筑美学的多样统一原则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外环楼墙由生土经加工后夯筑而成,墙内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筋

外环楼高19米,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内环楼石雕柱脚、木刻门面,有琉璃瓦当和窗户

二楼走廊栏杆为铸铁铸成有梅兰菊竹为图案的栏杆,固有外土内洋之称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楼内每卦与内层一楼采用北方四合院格式

全楼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这座“土楼王子”,从侧面看森严壁垒

全楼外墙一、二层均不开窗,具有防盗功能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奎聚楼,1834年建成。从高处看

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福裕楼,1880年始建

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如升楼,建于1901年,为内通廊式的单圈圆楼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光裕楼,这是该楼后身,建于1775年

洪坑村最早、最完整的正形土楼,导游小姑娘的家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圆形的土楼,闽南人称为圆寨土楼。虽然圆楼数量不是最多

但面积通常最为庞大。这座楼屋顶已经有些坍塌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小黄(右)和乐猴,见景走不动

16年前曾与乐猴雨中同游黄山,留有一段难忘经历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在土楼风景区打工的热心司机

踩一脚油门助我们赶路

 

    补记几笔:据网上介绍,从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到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最后定居于东南沿海闽粤地区,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了土楼的兴建高潮。

 

    再来几幅鼓浪屿的图片: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鼓浪屿港仔后沙滩和它背靠的日光岩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这哥们儿是鼓浪屿音乐人,萨克斯吹得非常动人

我的游记,就是在他的CD伴奏下,心情愉悦地敲出来的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

原为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海水内灌,自成水系

主人44岁时建造的“四十四桥”

 

福建之旅——土楼•鼓浪屿

 

幽静的菽庄一角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