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老城
终于轮到说一说布拉格,我最迷恋的城市了。上次造访,是去年2月。那次主游西欧,被德意志的漫天飞雪洗礼后,我们离开柏林,沿施普雷河向东南,一路畅行。途经德累斯顿,过易北河,直奔德捷边境。
雪后微晴,那一路的景,便带了冰莹。隔窗拍照,光线虽弱,却也入镜。赞叹沿途小镇之美,只恨不能停留,小住几日。积雪覆盖的布拉格,显得雍容含蓄。登城堡眺望,伏尔塔瓦河缓缓流过,第一眼看去,就钟情这座城市,经久难忘。
8月22日,旧地重游。一夜火车,从克拉科夫到布拉格,又见故城,心情很灿烂。尽管有过一面之交,但这一路的最大惊喜,还是布拉格。与暮冬微酣的城邑相比,夏日里的“千塔之城”色彩斑斓,更具活力。
人与人有缘份之说,人与地也有缘份。出境游,时间、体能和财力都有限,依照我的计划,不大可能短期内重游某地。而我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盖因行程巧合,再赴布拉格,岂不是缘份所然?
中东欧行,已经写了五个城市,美丽二字用尽。及至布拉格,当我想着力描述它的时候,竟觉词穷。那就看图片吧!

去年初冬,从柏林到布拉格,隔窗车拍沿途小镇

魅力布拉格,浓郁的波希米亚风情,美得令人惊叹
摄于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的特点我总结为:多彩,整个城市色彩斑斓;多元,建筑风格多样(哥特式、罗马式、巴罗克式等各种建筑,和谐地融和在一起);多层,城市坐落在7个山丘上,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雪后布拉格,摄于去年2月

布拉格就像是一个放大的塔林,一个扩展的里加和维尔纽斯。以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的传统色——白、红两色装饰的建筑明丽、典雅。

布拉格城堡外的哈德恰尼广场

广场上有一座非常别致的建筑,佛罗伦萨风格的施瓦岑贝格宫

这里曾是贵族施瓦岑贝格家族的宅邸,现在是武器博物馆

大主教宫,1562年以来历任大主教居住的地方

位于丘陵上的布拉格城堡,已有1000多年历史,内有旧王宫、宫殿、教堂、修道院等。由于总统办公室设在堡内,所以又称“总统府”。这里是马修门。

建于1614年的马加什城门

对比下图,卫兵冬、夏季不同的服装

卫兵换岗仪式

圣十字教堂和砂岩喷泉,摄于去年2月

城堡内的圣维特大教堂,这是城堡庭院外,教堂侧面,摄于去年2月

塔楼高耸的圣维特教堂,很难拍全

圣维特大教堂最富盛名的玫瑰窗

这是著名的金门,据说只有国王才可以走。门上的精美绘画,由30多种颜色的4万多块玻璃马赛克镶成,主题为末日审判和炼狱烈焰。

圣乔治教堂。布拉格城堡内最古老的建筑,以红色和两座罗马式白色尖塔为标志,据说它们代表亚当和夏娃。建于公元10世纪,正面为十七世纪重修的巴洛克风格,内部却是古老庄严的罗马教堂。曾是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举办地。

中间绿色圆顶建筑为圣乔治女修道院,曾是贵族少女学校,后改作军营,现为捷克国家艺廊,许多14至17世纪的艺术作品在此收藏。摄于去年2月。

著名的黄金小巷,卡夫卡曾在22号(图中蓝色小屋)居住过。今年这里正在修缮,这是去年的图片。

拾级而下,从城堡通往城区。摄于去年2月

“布拉格之春”事件发生地瓦茨拉夫大街和广场。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这是在布拉格之春事件中献身的两位捷克青年之祭台,为自由独立而故,人们不会忘记他们。

坐落在瓦茨拉夫大街上的国家博物馆

和平的阳光下,漫步街头的行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