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城
节过完了,继续我的中欧游记。有人若问:去欧洲旅行,哪里最能体现古老的中世纪欧洲风情?答案不是巴黎,不是布鲁塞尔,也不是阿姆斯特丹,而是克拉科夫——这是我到波兰以后才听说的。
克拉科夫曾经是波兰的首都,它从公元700年建都,到欧洲文艺复兴初期的全盛阶段,与布拉格、维也纳三足鼎立,同为当时欧洲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直到18世纪后半叶,波兰渐渐衰落,克拉科夫也随之失去了“欧洲心脏”的地位。
因此,波兰最美丽的城市不是华沙,而是克拉科夫。华沙的美丽,是复制在战争创伤上的美丽,而克拉科夫的美丽,则是来自中世纪真正的古典美!在一些大都市已经离古老越来越远时,只有克拉科夫,将中世纪古城风貌保存如此完好。
千年璀璨的文化,为克拉科夫书写了绚烂的历史。这座仅74万人口的城市,拥有11所高等院校,曾孕育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罗马教皇,一名世界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以及六位国际知名的电影、戏剧导演、作家和演艺家。
离开华沙前,波兰导游毕达一再提示我们,克拉科夫和华沙很不一样,它代表古老的欧罗巴,你们一定要好好品味。他还开玩笑说:克拉科夫人不喜欢华沙,他们说华沙人太多了,简直受不了。我就告诉他们,你应该去北京、去上海,看看什么叫人多!
从华沙前往奥斯威辛,参观集中营遗址后,太阳已经西斜。沐浴在午后余晖下的克拉科夫,弥漫着一种久远而深邃的气息,充满古典风情。毕达说它是波兰最美丽的城市,果然名符其实。很可惜,在克拉科夫停留时间太短,匆匆穿过夕阳中的古城,何以记录它的魅力?

导游夏雨,一位漂亮的克拉科夫女孩,曾在台湾的台中一所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和中文。汉语发音不错,但词汇量显然不足,表达较吃力。这是她和馆内导游、司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门口。

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一直没有想好如何表达我的参观感受,也许以后会专做陈述。今年适逢奥斯威辛集中营被盟军解放65周年。

克拉科夫街头设计别致的雕塑艺术。克拉科夫是波兰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波兰第三大城市,克拉科夫省首府、直辖市。位于维斯瓦河上游,距首都华沙近300公里。

克拉科夫古城北门前的古代防御堡垒瓮城,公元15世纪修建。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克拉科夫是1978年被联合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项目之一。

克拉科夫古城北门前,第一道城墙的瓮城

克拉科夫古城北门:弗洛瑞安城门。15世纪的克拉科夫城被壕沟和两道城门所围,城市有8个城门,弗洛瑞安最大,为主城门。

古城的城墙和塔楼

克拉科夫古城建于15世纪的塔楼

古城中央广场,建于14世纪的圣玛丽教堂。这是一座一高一低的双子教堂,以其繁复的哥特风格闻名于世。据说为欧洲北方仅次于科隆大教堂的宏伟教堂。波兰前总统卡钦斯基坠机遇难后,曾在这里举行国葬。

克拉科夫古城的Rynek
Glowny广场,号称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也是克拉科夫最富有魅力的地方。

广场上这座古老建筑,据说是阿尔伯特教堂,建于公元10世纪

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纺织会馆。这座上下两层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曾是16世纪大半个欧洲的购物天堂。
克拉科夫是一座诗歌、宗教、音乐“三位一体”的文化之城。圣玛丽教堂对面,是诗人密茨凯维支的青铜塑像。他的诗篇,代表着波兰民族精神。

诗人雕像的基座上,坐满了歇息的游客

古城老街。我最喜欢在这样的街上漫步

出售工艺品的露天摊位

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发呆,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风格多样的古建筑。二战期间,波兰全境遭到严重破坏,克拉科夫却幸免于难,古城建筑得以保留。

太阳中心学说的创始人哥白尼曾经就读过的克拉科夫大学

皇宫城墙和教堂。位于瓦维尔山上的瓦维尔大教堂,建于14世纪

克拉科夫是波兰民族精神上的神圣家园,瓦维尔大教堂是历代皇族加冕及死葬之地。

瓦维尔王宫城堡,波兰历代国王的宫室

瓦维尔城堡古建遗址
在空难中罹难的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夫妇葬于在这座大教堂的地宫

教堂与皇宫城墙。晚上乘火车离开克拉科夫前往布拉格。在温柔的夜色中,再看一眼这座美丽的城市,竟是那样的不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