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啊,海军!——请不要忘记这位美国人

(2009-04-28 08:01:04)
标签:

马吉芬

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

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

分类: 散文随笔

文/老城

 

    这几天沉读甲午战争史料,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人物——马吉芬。反复研读可以搜索到的有限信息,这位100多年前曾经效力中国海军的美国青年的故事,令我难以置信、感慨不已。


               啊,海军!——请不要忘记这位美国人

    

    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美国军人家庭。1884年,24岁的马吉芬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受训六年,完成学业。他的理想是进入美国海军服务。但是当年海军招募甚少,马吉芬未能如愿以偿,只得到一笔1000美元的安置费。(图为24岁的马吉芬。图片来自胡导的博客,谢谢博主)。

 

    正在这一年,中法东京湾之战爆发,马吉芬从报纸上看到,中国新组建的福建水师正积极迎战。胸怀理想却无实现途径的马吉芬闻讯十分兴奋,他不想在家乡小镇上虚度年华,决定用剩余的安置费,冒险前往中国,以便获得海战经验,利于日后加入美国海军。

 

    当马吉芬乘坐海轮驶进天津港的时候,已是1885年4月。上岸后他得知,战争已经结束!马吉芬失望之极,他已经没有钱离开中国。此时,他乘坐的“力士”号船长要去拜访北洋大臣李鸿章,马吉芬认为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便千方百计恳请船长同意他跟随前往。

 

    马吉芬运气不错,李鸿章与他交谈后表示,如果他能够通过军械局水师学堂的多学科评估考试,就可以被雇用。马吉芬顺利地通过考核,被聘为当时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唯一的外籍教员,负责教授船舶驾驶和枪炮使用科目。与严复、萨镇冰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成为同事。

 

    史料中,有一封马吉芬1885年4月13日于天津写给母亲的长信,他写道:“我才24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舰长了,比在我们的海军里晋升得快多了。当然,在回国去当我们海军的舰长之前,我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我接受了任命,在一周内就上任了。”

 

    马吉芬兢兢业业投入工作,很快深得信任,并得到加薪,聘期也一再被延续。他当过船舶驾驶和枪炮使用科目的教官,指挥过水师学堂的练习舰。还作为北洋舰队的代表,带领中国官兵前往英国验收订购的军舰;他提出在威海卫创办一所新型海军学堂的建议,得到李鸿章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同意,并委任他为新学堂负责人。

 

    1894年7月,正当马吉芬准备回美国休假之时,由于中日之战随时可能爆发,北洋海军进入紧急备战,马吉芬毅然收回已被批准的休假申请,决定和中国官兵一起参战。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中国和日本就要开仗了,我们很可能就此诀别,但我必须留在岗位上。在中国服役的10年里,他们始终以仁慈对我,如果这个时候遗弃他们,将是多么可耻。”这一年,他34岁,已把生命中最美好年华献给了中国的海军事业。

 

    时任北洋舰队“镇远”号战列舰帮带(副舰长)的马吉芬,是少数参加过甲午战争的外籍人员之一。黄海之战像一场噩梦。马吉芬后来的回忆,对北洋官兵“不屈不挠,坚持奋战”英勇精神极尽褒扬;对丁汝昌也有高度评价。在激战中,马吉芬代替被震得当场昏死的管带林泰曾指挥作战,自己也多处受伤,当他被转移到船舱内时,双目几乎失明,右侧身体严重烧伤,处于昏迷状态。

 

    1894年9月18日夜,“镇远”号带着一身的弹痕驶回威海卫军港,马吉芬九死一生。黄海大东沟海战结束后,清廷表彰了七位加入中国海军并作战英勇的外籍人员,其中包括马吉芬,他得到顶带花翎和三等第一级宝星勋章。

 

    啊,海军!——请不要忘记这位美国人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入威海卫,“镇远”与其它残存舰艇被日军俘获。对海战结局百思不得其解的马吉芬失去战舰,无家可归。而此时传来对他不利的消息:朝廷认为作为外国顾问,马吉芬也必须承担海战失利的责任。几经周折,他搭上一艘美国货船回国。1895年初夏,马吉芬回到故乡——匹兹堡附近的小华盛顿镇。1896年2月12日,在纽约曼哈顿港,伤病恶化,不堪痛苦的马吉芬,支开护士,在诊所里开枪自杀,时年36岁。

 

    马吉芬在他的许多信件中,都透露出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美国海军服务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随着甲午海战失败给他带来的重伤,永远没有了实现的可能。据说,马吉芬死后身上穿着北洋水师的军服,棺木上覆盖着北洋水师的黄龙旗。他一心想报效自己的祖国,却无奈为另一个国家奉献出青春。正如他的父亲为他题写的碑文所述:“此碑献给一位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旗帜的勇士”

 

    在我们追思甲午战史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这位为理想献身的美国青年。马吉芬的蓝色海洋之梦,也是世界上所有的优秀海军将士之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