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 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2009-02-19 14:16:28)
标签:

苏州

吴中区

东山民居

明善堂

明代

古建筑

砖雕

彩绘

文化

分类: 浪迹天涯

[原] 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文:胡波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一:从明善堂正厅看砖雕门楼北面(2008.12.15)

  

    苏州吴中区的东山镇周围分布着不少古村落,散落在这些村落中的明清民居就像点缀太湖之滨的明珠,泛着神秘的光芒,2006年东山民居中的杨湾村怀荫堂、上湾村明善堂、翁巷殿新村凝德堂三处明代建筑和东山镇民初建筑春在楼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粉墙黛瓦、庭院深深、置园造景、砖雕门楼、苏式彩画是东山民居的特点,它是著名的“香山帮”以明代《营造法原》、《园冶》等为依据营建而成,古朴典雅的色调、比例适宜的空间和恰倒好处的装修给人一种惬意感,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宜居。

 

    当天看完陆巷古村和轩辕宫,步行至上湾村已经是下午三点,小村建在略有坡度的丘陵上,安静的村子里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外头晒太阳,几句吴哝软语应该是在问候我们这些异乡人。一处斑驳的院墙上描着三个红色大字“明善堂”,箭头指向简陋的院门,国保级的民居建筑外竟是如此貌不惊人,而墙内却是迂回曲折、别有洞天,或许当年的士大夫在建造此宅时就有退隐之心,也可能是江南文人所特有的内敛在建筑上的某种表达。

 

    进入明善堂墙门是由西向东的二道门,一条狭长的甬道延伸至南北向的门厅外,大门东侧有客堂和花园,主院落又另起院墙,正厅正中居后,前设天井,条砖墁地,砖雕门楼和影壁墙围合三面,朝向正厅一面尤为精美,墙面用磨方砖斜砌,檐下斗栱、额枋、垂柱和地栿圭脚等处雕刻吉祥人物、瑞兽花草和几何图案,各种技法运用得如火纯青。正厅是主体建筑,硬山顶,清水脊,脊正中堆塑“三星高照”,屋顶覆盖小青瓦,檐边滴水瓦当。平面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檩,前檐有出廊和木制槛墙,明间辟六扇方格纹长窗,次间为五扇,后檐下有斜撑,明间设长窗,次间用短窗。内部梁架简洁,明间两缝抬梁式,扁作月梁造,次间穿斗式,前后有轩蓬顶,用覆水椽,内柱有卷杀,上施栌斗,柱底用扁鼓形木础,覆盆用荷叶状。梁柱和檩枋节点处用“似山雾云”、“纱帽”、枫栱、丁头栱、荷叶墩、花机等雕花构件。梁面和檩条处有色彩素雅的苏式包袱锦彩画,为直接绘制于木表面的无地仗层彩绘,经历数百年图案依旧清晰。厅内摆设了条案、灯挂椅、圈椅、八仙桌、花几、方凳等明式家具,在当年这里就是主人接待重要宾客和举行重要礼仪的地方。

 

    出正厅可由穿弄或墙门入耳房、花厅、佛楼等次院落,规模和装饰明显不及正厅,但在这些有限的空间里也尽可能地做出最紧凑,最巧妙,也最具人性化的布局设计,使得明善堂给我们“小世界大乾坤”的感受。这就是明善堂,这就是东山民居,那些飘溢着墨香的楹联字画,那些散发着木香的老式家具,还有那株含苞待放的腊梅花,问香何处来?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二:明善堂所在的上湾村(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三:明善堂砖雕门楼南面(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四:明善堂客堂内景(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五:明善堂正厅内景(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六:明善堂正厅梁架(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七:明善堂正厅轩蓬顶(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八:明善堂正厅金柱柱础(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九:明善堂正厅后檐装修(2008.12.15)

 

[原] <wbr>苏州记(二):东山民居明善堂

图十:在明善堂一角的留影(2008.1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