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子故乡行__老爸从军记(原创)

(2010-08-24 17:25:54)
标签:

老爸

老把子

寨子

游子

音讯

朝鲜

杂谈

分类: 故事连载



                                         老爸从军记        http://s11/middle/4baae51dx8e930f2dffea&690

                        文/灰妹儿  

    走出“城门”,太阳光斜斜地照过来,有点刺眼,有点暖意。三轮车这时兴许已在路上磕着。我向路边小店的老板借来竹凳,四人坐下。在这人烟稀少的山坳里,听我老母继续讲我老爸的故事。

    一九四八年的十月,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而又靠山山倒,靠水水流的老爸没有乡亲们的那种秋收喜悦,已经20出头的小伙子打定主意要投国军而去,他不问前路是否凶险也一定要离开那个冷若冰窖的二伯家。寨子里象老爸那种年纪的小伙一共串联了五、六个,去不多久就逃回三、四个,原因只有一个:吃不消当兵的苦,受不下长官的气。老爸人高马大,一双大脚穿不到合脚的鞋,纵然是吃着掺沙的米饭,受着长官的闲气,趿拉着小鞋儿爬坡过坎也宁死不回家。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一九四九年的八、九月间,作为李宗仁将军的残部,老爸被收编到人民解放军阵营,成为某炮团的一名战士……一九五三年,老爸作为最后一批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跨过了鸭绿江……

    在我的孩提时代,时常喜欢在老爸的身上寻找他光荣的印迹,记得老爸背上有一个周围突起中心凹陷的铜钱大的疤痕,我每每就会边揉边问:老把子,这是不是子弹打的?老爸从来不正面回答我。若是老妈在场,她就会在一边打趣地说:那是你爸爸长脓包疮留下的。对于老妈的那套激将法,老爸很是委屈,可他依然不作任何解释。那时,作为孩子的我就猜测,爸爸在朝鲜一定没上过战场,即便是上去了,估计顶多也就是个炊事员,充其量挑一挑子饭菜送上阵地而已。要不然,他为啥不给孩子们讲讲他打仗的精彩故事呢?况且,也没见他有一个像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印有“最可爱的人”的白搪瓷缸子啊!爸爸一定是羞于自己没拿真家伙跟美国佬干过仗而无话好讲。一次,我鬼头鬼脑地试探他:老把子,您当兵肯定没拿过枪!爸爸只笑不答,我急了,捏着爸爸的耳朵大着胆子对他说,我晓得了,您在部队肯定是当的拿汤瓢的火头军。并且,我还得寸进尺充分发挥想象:您是不是看到美国鬼子上来了就抓个瓢铛冲上去?鬼子一看您拿的那个新式武器就吓退了,所以您没受伤。爸爸哈哈大笑。现在想来,当初我的那些既幼稚又离谱的话一定逗得老爸很开心吧?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姊妹五个确实没有发现老爸在做饭方面有什么特殊本领,相反,老爸的特种车驾驶技术在单位却堪称了得,老早就比别人的银子拿得多,想必,这就是他在战场上用血和生命成就的真正技能吧!

    光阴荏苒,岁月流转,他的孩子们都已成年,关于父亲的那段从军经历,在孩子们心中仍然像是一个云山雾罩的谜,而我总也想解开这个谜,可每次都显得不得要领。一次回家看望父母大人,闲聊中很认真地问起他老人家:爸,同您一起当兵的那个同乡,后来还有音讯没有呢?我所说的那个同乡,就是与老爸同住一个寨子,同一批次出去当兵的那五、六个小伙当中的一个,只有他与老爸一样,在国民党兵营里吃多大苦受多大罪也不打退转。老爸与那个叔叔原先分在一个连,出操训练吃喝拉撒全在一起。经过几天的突击训练,连靶子还瞄不准的他们就上了战场……随后,他们就在东跑西颠中彼此失去了联系。最初,还能偶尔从其他相识的老乡那里打听到叔叔的消息,再后来,就彻底没了音讯。战争年代,生死只在刹那,作为孤儿而又不招二婶一家待见的老爸心中最为牵挂的人也许就只有这样一个一同当兵一同吃苦非亲非故的叔叔了。被收编的父亲入朝前干上了汽车兵,随后去了朝鲜。老爸说起叔叔,一脸的沉重,话也明显多起来……

    在朝鲜,一次,夜间穿越封锁线,美国佬在空中狂轰滥炸,炸弹、照明弹接二连三倾泻而下,把个黑夜几乎变成了白昼,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各路队伍在敌机的疯狂拦截下趁着黑夜的掩护快速穿插行进。汽车连运送的弹药、给养和大炮目标太大,损失惨重,有的被炸毁、有的翻下深沟、有的在路上抛锚。铁家伙好办,有的修一修还可以继续使用,可国家在建国初期,培养一名驾驶员却十分地不易,他们倘若牺牲,战略物资就无法顺利送达前线,就会造成前方将士更大的牺牲。为了保住驾驶员这些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首长指示,汽车兵弃车徒步穿行,快速冲出封锁线。老爸汇入了奔流的队伍。一个炸弹呼啸着俯冲下来,只听得一个声音在夜空中响起:“杨二!”明显是战友对战友的呼唤。听到这声喊,老爸在奔跑的人群里本能地搜寻了一下。“轰”的一声,炸弹在附近炸响……“爸,‘杨二’是谁?”,我问。老爸说:“就是你的那个叔叔。”“那后来你看到他没有?”“黑压压的人群里,我没有看到他,也没有听到他的声音。”“后来呢?”“再没音讯。”“您没回老家打听打听,看他还在不在?”“打听过了,寨子里没有他的消息。”这个同老爸一同当兵的战友,直到最后,老爸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老爸内心一定被许多惨烈的战斗场景和锥心的疼痛撕扯着、纠结着,这些,是别人所不能体会的,所以,他不愿意向别人讲述他的经历,哪怕是对他的儿女们。只有一次是个例外,那就是同老爸一样有着当兵经历的邻居蔡叔叔来到我家,他们喝酒聊天,讲部队、讲战斗、讲转业、讲石油,那时,我看到老爸激情澎湃,手舞足蹈。

 

                                       http://s3/middle/4baae51dx74a851fe0342&690
             
 我以自愿军后代的身份谨以此花献给那些把生命留在异国他乡的最可爱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