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明洪熙瓷器啥样

(2012-02-25 10:38:59)
标签:

杂谈

洪熙朝仅一年光景,立这个题目似乎有点多余。洪熙瓷器究竟啥样?笔者是不知道。故宫博物院和国内其它博物馆究竟有没有?不得而知,但民间藏家手里的估计也没有人认可。据洪熙和宣德朝史料中有一些涉及白瓷的档案记载,如:洪熙元年(1425年)九月己酉条:“命行在工部(即北京工部)江西饶州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瓷祭器”(《明实录·宣宗实录》)。宣德元年(1426年),赐杨荣:“……赐公端砚,御用笔墨及白磁酒器,茶钟,瓶罐,香炉之类”(《杨文敏公集》)。宣德三年七月,“己巳,(明)使臣昌盛、尹凤、李相至,赏赐白素瓷器十桌,白瓷青花大盘五个,小盘五个”(《李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宣德四年十一月甲辰,“使臣金满来,奏曰:‘……兹谴内官金满来敕谕王,特赐白瓷器十五桌”(《李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从以上史料看,宣德时期的白瓷主要用于祭祀以及赏赐,其中几筵制品较多,也就是日常实用的杯、盘、碗之类。朱高炽是永乐帝的长子,也是朱元璋亲封的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公元1424年,永乐大帝朱棣第五次北征,虽然他已65岁,且久病风痹,但仍坚持亲征于人烟稀少的荒漠中,不过此次并没有寻找到蒙古军的踪影。只好返程。行至途中病情加重,7月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死前召见英国公张辅嘱咐后事,并命传位于皇太子朱高炽,年号洪熙。仁宗继位仅一年病逝。享年47岁。虽然洪熙朝仅一年时间。但历史上对这位洪熙帝的评价很高。有“仁宣之治”起源之说。朱棣的靖难之役与他的两个儿子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大儿子朱高炽文高八斗随不能武,但朱高炽坐守北京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明军的几次进攻,使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之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曾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父亲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次子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而且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之役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但由于族制的约束,最终朱棣称帝之后还是照例立世子朱高炽为太子,并在他驾崩后顺利有太子继位。朱高炽虽然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但由于朱棣在位期间多次亲征外出打仗,国内的一切事物均由太子料理。因此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的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明仁宗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炽作为一代仁君的称号当之无愧。永乐瓷器的优美与精到与这位文人太子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洪熙朝只有一年的时间,署本朝款的瓷器由于永乐年就少款,那么洪熙有没有带本朝款的瓷器就是一个谜。

http://s4/middle/4baaa4c4tb9c0d6383b73&690

http://s14/middle/4baaa4c4tb9c0d7550eed&690

(借用温州博古斋藏品图片,此葫芦瓶落款为“翰林院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黄淮立供奉永安寺大明洪熙乙巳元年春月吉日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