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来南京的第63天,风力很足,阳光很晒,不出意外的是又晒黑了。请了一天假,去了趟扬州,参观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顺脚在瘦西湖周边走走,因为时间紧,又考虑到安全问题,就早早回来了。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的美景在春日里是多么的俊俏,只是我错过了来扬州的最佳时节。这次来扬州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而来。因为没有考虑到地铁营运时间问题,就改签了车票,进站乘车时发现,列车是到如东站的,对面还有一列是到启东站的,还好对面那列车是动车,要不然还真容易坐错。我也是查询了一下如东和启东这两个地方,看来如果有机会想去看海,那我就去这两个地方走走,挺好。
因为是工作日嘛,列车上的人不多,大多是学生放暑假,我的座位正好靠着窗户,这样的列车坐起来还是蛮舒服的,因为外面跟下火了一般炎热,车厢里的空调却冷得让我眼镜上霜,但是这样的体感温度还是蛮好的。意外的是乘坐这辆列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那种感觉是震撼的。当列车缓缓开过南京长江大桥的那种兴奋感在我的表情上全都体现了出来。由于起的早,加上临时改签,在车上也小憩了一会儿,到达扬州站的时候,整个人还是有点蒙圈的状态,没怎么太睡醒就出站了。扬州比我想象得要干净清爽得多,公交车很方便,出站就能看到你想坐的公交车,上车直接刷支付宝非常便捷,果然智慧生活是发展的趋势。倒了两端公交车,而且能够清楚的知道想坐的公交车何时到,不错。看到路边的共享电动车心里确实有想法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只是这第一印象就没留好。
从往园区里走的时候,听到了门口搁置的那种小喇叭在说话,反正说的什么我们也听不懂,
这种门面上的功夫,你至少得用普通话来说吧,迷迷瞪瞪的往里走,指示牌指示得也不清晰,按照指示牌走,你得绕好大一圈,还未必能走得过去。到了门口安检,我们只有一部手机,同时出示健康码和门票预约码确实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岁数大的人来说。你可以耐心劝导,而不是恶语相向。两个人负责,要么你一个人看健康码、另一个人看预约码,反正没有预约码是进不去的;要么你就两个人分别看两个码,这样还能节省排队的时间。结果可倒好,两个人分别看两遍,不知道你们是如何培训的,简直就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进去安检,只是问你带没带打火机,别的也不管不问,很多不戴口罩的也没有人加以劝阻,那么要你们这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干嘛呢?另外,现场比较混乱,如果你拿着别人的预约码截图,也是可以混进去的,现场我看到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这说明了你们管理方工作的不到位,一人一闸机不好吗?
第一次听说博物馆中午还带休馆的,这本身就挺不正常的,而且现场秩序也很混乱,有些所谓的网红打卡地点,本身就是供人拍照的,而不是看一眼就出去的,连停留片刻的时间都没有,你们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是你设计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点了,只能说明你们承载压力测试做得不到位。至于印象运河的展厅,是大家最喜欢的展厅,在这里或许能找到古人的那种生活环境,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阴雨绵绵,亦或是礼花满天,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三楼的四维展厅,可以360°无死角的感受古运河的四季风光以及扬州盛景。就是这孩子们满地爬的没有人管让人头疼,管理上的漏洞确实再这座展馆里显得不堪一击。因为你至少要做一个引导指示的大牌子,虽然每个展厅的字体都很文艺,很有设计感,可那只能华而不实。很多还没弄好的展架就搁置在一旁,连个警示牌都没有,也是,连指示牌都没有,别说警示牌了。如果有个很好的引导指示路线,会不会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观感呢!楼顶的空中花园可以近距离的看到玻璃金属的大运塔,估计晚上会很漂亮,只是不能进入塔内俯瞰大运河,多少还是有遗憾的。不过,这样的地方,来一次就好,第二次不会再来了。
正午的阳光非常的烈,扫了一辆共享电动车,就骑往瘦西湖了,途中遇到了荷花池公园,满园的荷花确实应了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来到瘦西湖,看到介绍,觉得晚上来看,或许会更美一些,但是时间有限,就站在园区外面感受了一番,反正那种美都是差不多的,也行晚上的沉浸式体验会更好,希望有机会再来吧。
回去的时候,搭乘了一辆只有司机和我的公交车,因为没有人嘛,在停车的时候,跟司机聊聊,也顺便欣赏了扬州的街路,发现真的好干净,司机人很好,很友善,我们聊了很多,看得出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也看得出扬州市民的素质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的。也是,这座古时称之为广陵、江都、维扬的地方,文化底蕴和市民素质都非常好,而且没有那么快,会让人很舒服。离开扬州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一定会再来的,到那时,我要来这有段深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