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电影《大红包》全国六场点映中的其中一场,虽然经历了观影以来最具波折的一次,但是影片还是可以的,喜剧外表下暗含了对于风俗以及人性的探讨,也有对于电影市场的思考,完成度还是可以的。至少在我看来,这是我认为包贝尔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看好这部作品,从早期的预告片来看,对包贝尔的无趣加上这种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剧情发展确实没有太多的期待。也许正是期待值放的低,反而在观影后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挺值得思考的。我们在这个职场里,总能遇到这种“随礼”的习俗,特别是很多在大城市发展的“打工人”,他们挣的一部分血汗钱都随了礼,但这就是中国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大家的精神共鸣吧。很多人随出去的钱可能都不一定收得回来,即便真有事情操办,还不敢收,特别是公职人员,很多随出去的钱可能也就打水漂了。
影片用“假结婚”来收回随出去的礼金,这样的剧情不算新鲜,说实话挺老套的,但就是这样的熟悉剧情,却能在过程中演绎成不一样的笑料。其实这样的戏挺不好演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的既定俗套,怎么演才能让观众提起性子就得看演员了。“戏中戏”的设置以及最后的反转其实都是我们想象得到的,但他们的表演成为了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影片中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包袱”抖出,让人为之一笑,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剧情也是一环套一环,层层迭起,就感觉主人公骑虎难下,而我们的感觉也跟着着急、紧张,那种又希望他们“假婚礼”顺利,又希望他们有点矛盾冲突,典型的“又期待又怕受伤害”!
很多人都对包贝尔塑造的“赵公子”印象深刻,但是我对“赵公子”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句“都是赵公子买单”的梗,还有他拳击手却不漏身材的脸部特写。但是如果你看过《大红包》,相信你会更加在意他的演技,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他在这部戏里的微表情、内心戏以及情绪的把控都做得挺好的,让人从他的眼神里就能读懂他对角色的塑造力。而克拉拉在戏里的角色是一名对演戏有着原则和底线的演员,她对于角色塑造的细节以及专注是有要求的,那种对于演技的醉心淬炼都值得这个行业很多演员的学习。至于其他的一些客串演员,也是对于这部电影有所助益的。
最后的道歉和告白,诠释了人心向善,人只有真心向善,才能得到人的尊重。虽然后面的剧情有点刻意的煽情,但都不能否认这是一部还算不错的电影。
忘了说这个观影“小插曲”了,这部电影的点映是我观看电影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播放事故”,在经历了密钥问题、黑屏问题、更换影厅等一系列的麻烦,终于在晚点45分钟后让我看成了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