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三刷了《夺冠》,依然激动,依然兴奋,“女排精神”的确鼓舞人!这部影片目前还真是叫好不叫座,看得人特别少。跟朋友聊过最近鞍山电影市场的低迷状态,个人觉得还是因为今年影院停摆时间太长,大家已经习惯了许久不进电影院的感觉,何况有些电影确实没有达到观众的喜爱程度,所以大家一直在期待能够振奋人心的口碑之作。加上《夺冠》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体育题材类型的,按理说“女排精神”一直以来都多么让人振奋,也是我们现如今特别缺少的拼搏精神。
不过在三刷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激动的场景,也有让我反思的地方。看到那些体总请来的专家顾问还有领导们,确实暴露出体总当年的很多问题。当然,现在也没干净多少,体总内部藏污纳垢、明争暗斗都已经成为习惯了,运动员也好、部分教练员也好,都会时常的背锅,甚至终结自己的运动生涯。影片中那些人质疑郎平的那些问题,恰巧说明了女排前些年不行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青黄不接的问题,而是在思想上的保守和落后。改革嘛,一定会伴随着阵痛期,既然四年一周期,就要给出充分的时间,说白了,还是因为期待值的问题。你曾经成绩好,就得要求你现在成绩也得好。难不成都跟男足一样吗?你投入那么多,咋不见回报呢。面对外国球队的蹭蹭进步,你不思进取,一味的求稳,最终连亚洲都打不出去的时候,还有脸质疑这个、埋怨那个,难不成你排管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等“肥头大耳”就没有责任了?输几场球就感觉天都塌了,什么年代了,还唯金牌论吗?竞技体育从来都没有常胜将军,要想赢首先要学会输!如果一直赢一直赢,却在最关键的比赛失利,那估计还得被人批、被人埋怨。
如今成绩好了,大家都在说中国女排还得郎平,可在当初的那些风波中,又有几人是真正相信她、支持她的呢?我们真的应该转变思想,比赛有赢有输很正常的。曾经,我也喜欢看赢的比赛,那种想赢怕输的心理一度让我在观看比赛的时候紧张到窒息,可如今我不会了,因为人都在成长,要学会接受失败,只有学会接受失败了,才能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