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大赢家》这部电影呢?客观的说,我没看进去!这个故事本身算是一个好故事,立意也是正确的,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真就没怎么笑。不是因为对大鹏的电影套路了解太深,而是他类似的角色演绎得过多,让人看着总是很别扭。而柳岩这个角色跟花瓶也没什么两样,喜剧感一般吧。想把一出闹剧拍成喜剧,结果呢?闹剧是真闹,喜剧是没啥包袱效果。别把什么都归咎于审核机制,想做喜剧,包袱没响,光赖是没用的。
主人公严谨的性格其实挺极端的,但这个社会其实越来越缺少这种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像电影里这种演习,如果真是为了走过场,那简简单单的也就过了,可一旦真实发生的时候,是否也能如此简单的结束呢?你想到的,可能匪徒都想到了。演习是什么?就是通过模拟练习,来增加锻炼的价值。这个时候,就看是正方比反方多想一条,还是反方比正方多准备一条了。这个道理,掰开了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掰开想呢,原因很简单,都觉得可能性不大,都抱着侥幸的心理。可实战的时候,没有任何侥幸可言,匪徒也不会轻易跟你商量,如果最后“同归于尽”,那么我们正义之师的形象和口碑都要炸锅了。
戏里面,每个人的角色都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无论是大堂经理,还是要见丈母娘的小伙,还有那个一上来便被KO的便衣等等。当然,主要问题还出在决策层,如果从上到下,都把问题严重性跟大家交代清楚,大家还是愿意配合或者明确自己任务知道怎么弄的。大鹏饰演的严谨,都能很尊重这个角色,那么银行的行长,警方的指挥呢?如果不是这个局长坐镇,还是明事理的,可能这部电影半小时就结局了。没有人逼你,如果你有事,那么跟领导请假,不参与这次模拟演习,可如果参与了,就要认真到底。否则一旦真实发生,你的命也就不会被认真对待了,结果可就更加难料了。挂牌子的戏感觉挺傻的,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寻求真实的每一种可能。后期大家是配合了,有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了,这也是可能性之一,为什么不好好对待呢?几分钟就能完成任务的表决心,如果是按照老套路,那只有失败。
对于大鹏和柳岩,我真的不想说太多了,这样的剧本,换成沈腾和贾玲演绎,有可能会炸场子了。人总是要去求变的,演员也是一样,如果总是一贯的模式角色,那么在这样大浪淘沙的娱乐圈,留给你的机会也真是不多了。孟鹤堂和严谨的父母或许是这部戏里会让人觉得好笑的角色吧。当然,这部电影给我更多的思考在于每个人都要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可以变通,但前提一定要严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