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已经提上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程,立法的强光终于要照进现实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之后,随着各项科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披露,病从口入,人类传染病病毒有七成来自于野生动物,这也是早已被验证的事实。可时至今日,野味市场依然暗流涌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重重。如果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下一次“教训”也仅仅是实践的问题了。其实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身,不能再无动于衷,随心所欲了。
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我们还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记住教训呢?虽说近年来,社会舆论始终都在不遗余力地呼吁禁止售卖、滥食野生动物,可依然有人在捕杀、售卖、利用、甚至食用这些“野味”,种种行径令人发指。要知道禁止售卖滥食野生动物,不仅是为了营造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精神氛围,更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其实,早在17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售卖滥食野生动物不止违法,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然而,很多地方依旧把“野味”当作高档菜系,甚至把能吃上“野味”作为身份地位象征的标签。2016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虽说是增进了“禁食”的规定,只是这范围也仅仅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换言之,不是重点保护的“野味”就可以合法食用。显然,很多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可殊不知,病毒是不会挑剔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级,人类的无知无畏以及“豪横”的心态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可我还是觉得人类永远学不会“教训”这个词,否则就不会有“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句话了。就像前两天贵州一名偷猎并食用野生动物果子狸的男子被依法逮捕的新闻。当所有人都知道滥食野生动物风险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依旧有人我行我素、陋习不改,管不住自己的嘴,不仅害了自己,更加会危害社会,这样的人必须严惩。希望通过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禁食”范围扩大至所有野生动物,从源头上补齐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相关贸易链。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每个人都不是例外,人人都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才能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命安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