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很有意思,叫《斗地主》,眼下最流行的一款棋牌游戏,这部电影用这个名字来演绎一出民国时期的恩怨情仇,采用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生动而又夸张的展示了地主王大猫这一家的戏里戏外。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适合拍一出话剧,我想效果应该会好过电影。毕竟,无论里面的台词还是一些针对细节的描述,都具有讽刺的意味。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在了民国初年的黑桃城,这座城里有个地主叫王大猫,利用权势抢了青楼头牌艺伎春天作为自己的二房,而春天的未婚夫顺子英俊潇洒,聪明与胆识并存,在到地主家竞选长工,一下子就被好色的大夫人红桃看中了,天天用美人计勾引顺子。而师爷方片也跟大夫人有一腿,如此复杂的剧情让人总是想知道后续故事。这里面还有K大帅的部队等等,总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地主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个贬义词,但他代表的意义却始终都是财大气粗的人。最后,也符合“斗”地主这个词,特别的有道理。
这部电影为什么说它最好拍成一出话剧呢,是因为场景比较简单,考验的是演员的功底和台词的精炼程度。这部电影里的台词都有很深的意味,就连演员在戏里的名字也都跟打牌有关,顺子,方片,红桃,大猫,老K,黑桃等等,对了,还有春天。如果不损伤一兵一卒的带走春天,那么这把牌就真的赢了。对方什么都不出,我全部都出完了,这就是“春天”,所以,春天屡次想出逃都没能成功,或许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大猫代表着大王嘛!可没有一副大小王,那是如何也成不了炸弹的。最后炸弹要炸死大猫和顺子的第一次失败了,哑炮,也有如果炸弹就炸了个顺子或者大王那没多大用处。所以说,这部电影里很多地方都有类似于这种点点滴滴的枝叶末节需要注意。
不过,在哪个特殊的年代,要么反抗,要么等死,无非就是这两种选择,没有谁会成为一辈子的弱者,如果你是,就说明你自己没有好好的调整好自己。此外,永远不要做嚣张的地主,毕竟一旦你失势的那一天,你就会成为所有人攻击的对象,到那时就为时已晚,追悔莫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