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频现价格欺诈为何屡禁不止?
(2011-04-27 14:39:07)
标签:
超市欺诈门消费者商家维权杂谈 |
超市本身是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也叫自选市场。我国引进“超市”这一零售组织也有将近二十年了。其实超市以自选为目的,在最早没有监控摄像的情况下,靠得其实是商家对顾客的信任。可这么多年过去了,顾客养成了诚信的习惯,而商家却偏偏剑走偏锋,用辽宁人的话就是“不往好上赶”!近年来,关于超市以各种方式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屡被曝光,可就是在这样高密度曝光的情况下,部分超市依旧在骗取消费者,使得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在逐渐升温,老百姓对于超市的信任度也在急速的下降。今年以来,省内的许多超市都被媒体曝光过,可即使这么被曝光、严厉查处、最终处以最高数额的罚款也没有让超市价格欺诈的情况彻底消失,反而一些大型超市依旧“顶风作案”,那到底为什么超市频现价格欺诈会屡禁不止呢?
不知道我身边的朋友们有没有遭受过超市价格欺诈的事件呢?我肯定是没少经历过就是了,但是我每次都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举个例子,前天在鞍山大润发超市铁西店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雪碧,听装的,零售价是1.5元,价签上显示一箱是35.9元,相当于比零卖便宜0.1元,可就在我结帐的时候,打出来的价格却是36元。区区的一毛钱或许无关痛痒,可这也涉及到价格的欺诈行为。这其中包含了“两套价格”、“低价买高价结”两种欺诈行为。而这种低价招揽顾客高价结算的例子屡见不鲜,不少消费者都因此上当过。其实,超市欺诈行为不外乎“两套价格、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标价、虚构原价、模糊赠售、不履行价格承诺”,其中以前两种情况比较突出,消费者反映还是比较强烈的。超市如此做,其实是没有好处的,相当于自砸招牌一样,这样赚回来的钱还不够买回信誉的,更会失去消费者的心。这就好比,一个地方去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习惯,每次购物都会往那里去。偶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一直被忽悠了,这种感觉可想而知,就好象自己是个傻子,还倒找人家银子一样。
超市的价格欺诈问题现在卷土重来,或许是因为我们处罚的手段太温柔了,这种情况在国外,小则罚他倾家荡产,大则让他因此倒闭,所以人家国外在这样的问题上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生怕出现一点问题,都是在用心去经营。可国内呢,处罚的力度对这些商家来说无非就是隔靴搔痒,根本起不到任何惩罚的作用!即使撸了一个高层,下一个高层还是无法避免这样的案件再次发生。我国对这些价格欺诈的大型超市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可这点罚金对于像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世界百强企业来说无非就是九牛一毛而已。防止超市价格欺诈,特别希望工商消协等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另外,提高媒体和消费者监督机制,逐渐完善机制,至少可以警惕那些不法商家再次顶风作案。
其实,对于超市来说,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在利益面前,想赚钱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这种低劣手法也未免太丢人了吧,尤其是对于貌似有着严格管理机制的大超市来说,不知道你们是在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呢,还是真把我们消费者当二百五了呢?所以请那些商家不要用你的“特别清楚”来对付消费者的“难得糊涂”。消费者也不要怕麻烦,不要因为区区几毛钱就放弃了维权,因为这样做只会给那些无良的商家可乘之机!要知道现在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现在的顾客基本上在接完帐之后都会核对一下购物小票,以前就是因为太相信大超市了,所以滥用我们的信任,那些商家你们真的伤不起的!
真希望那些商家不要在出事以后才知道后悔,或者在出事之后才想到补救。拿出你们的诚意来,让消费者看到你们的诚意,以此为鉴,别再和消费者们耍小聪明,谁也不是傻子,不要辜负了百姓的信任,否则你会随时都有可能彻底体验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些小感觉。消费者们更要拿起维权的法杖,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要知道这人心凝聚在一起容易,散了之后再如何装修补救都于事无补。我们要的不是你们的悔过道歉,而是让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