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网络围观”一个法律约束
(2011-05-28 16:51:34)
标签:
网络微观道德约束法律教育 |
分类: 网评 |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围观”现象慢慢的走入了人们的思想,而微博时代的到来,将“网络围观”现象迅速流行起来。“网络围观”说白了,就是众多网友通过论坛、博客、微博、贴吧等一系列网络平台,对当前热点人物、事件以及热门的话题进行大量的点击浏览、评论以及跟贴,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这不是一种绝对的炒作,而是一种表明态度的方式。不过,虚拟世界也需要法律的约束,都说要文明上网,其实文明上网就是依法上网。而对于网络的监管已经成为所有国家政府及民众的共识。希望国家可以真正成立专门机构,促进立法和执法,敦促行业自律,从而推动公众教育以及绿色互联网的时代。
其实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其实要求的不只是法律的约束,更需要自律同时并举。“网络围观”这个名词的解释是“用黯然的眼神达到‘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的结果。”其实这就是心理战的一种。其实目前而来,“网络围观”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舆论监督的春天也随之而来,也就是说从围观到法律监督权的落实,还有一道制度上的鸿沟摆在面前,不过,虽然给“网络围观”一个法律约束需要一段不长但是也不近的路途要走,可这种现象还是有点积极的意义,比如对人物、事件的监督作用;对正义一方的声援以及对非正义一方的警戒作用。要不怎么总是说需要舆论来起到监督的作用呢,其实不是舆论本身有什么强制力,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关于公平、公正以及道德等的底线,超出这个底线的事情如果通过舆论去曝光它,最可怕的就是人人皆知,好一点的效果可能这个人或者这件事就因此火了!好像现在政府机关开始讲究什么都透明化,可一旦打下这个底儿了,就必须要更加透明下去,一旦蒙上一点点的灰尘,都会引发轩然大波。要不怎么说民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民意是不可违抗的,即便一座城市有那么点儿“秘密事儿”,可经过网络信息化的传播,就会对该城市非常不利。即便领导下令封杀这条信息,到处派人删贴,可却删不去老百姓内心里的信息。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次围观,就会无数次的继续围观下去。
完善与网络相关的法制,其实就是今后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交流,都和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根据网络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才行。法律本应该是社会和谐及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它只是规范社会行为的一个底线,二网络的健康发展,则是全社会共同要做的事情。需要我们做的是共同的去维护,一是为了使网络世界得到健康长久的发展,二是将我们内心早已炎凉的心态激昂起来,对那些不好的事情继续“围观”,还我们一方社会的净土,也是我们心灵上的净土。不过,无论对于什么样的帖子,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跟贴围观,而是用理性的角度去围观。希望有朝一日,国家会给“网络微观”一个法律约束吧,希望这一天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