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中日之战看新老女排的差距

(2009-06-20 11:12:37)
标签:

体育

中国女排多年来立足于世界排坛的最大资本莫过于技术全面、快速多变。这也是过去八年中国女排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可自从女排新主帅蔡斌上任之后,要求中国女排紧跟高大化、力量化的世界潮流。然而今天凌晨在2比3负于日本队的比赛中,中国女排打法简单,完全靠二、四号位强攻与日本队抗衡,基本丢掉了一直以来的传统快速多变的打法,而自身又对日本队的二、三号位的战术进攻完全没办法。此外,新人的表现还在锤炼之中,中国女排要想再登巅峰,时间不会很短;而且女排的拼搏精神也要重新磨练!

从这场中日对阵当中,足以看出新老女排的差距。老女排首先在技术层面上就要比这拨新人要成熟许多,怎么形容呢?就是技术内涵更加丰厚一些!尤其是对于日本队这样的牛皮糖似的打法,更加凸显了新女排技术上的漏洞和弊端。单单依靠主攻的表现,特别是王一梅改打接应之后,感觉她力量虽足,但在接应位置上依旧依靠强攻,类似于三号位的跑动进攻却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也就是说王一梅虽然站在接应的位置上,但前排三轮全部在四号位进攻,实际上仍然是主攻手,她的进攻节奏也并未加快,当二传传出低弧线的传球时她很难充分起跳发力。而之前的周苏红,却很好的把握住几个位置的进攻点,周苏红的发球有大力跳发,跳发飘球等,光是发球就有几套;进攻手段则更加多样化,例如在快攻掩饰的同时,打出前交叉,背快背溜无所不能;二四号位的强攻也是足智多谋的!

再看中国队以往的杀手锏,就是近体高、快球!现在的副攻薛明和徐云丽,甚至是马蕴雯,除了在身高上与其他强队抗衡之外,照比刘亚男和赵蕊蕊差距十分明显。今天的比赛足以证明了这一点,薛明、徐云丽、马蕴雯的发球基本上都很菜,再加上快攻根本打不死对方,就是说明她们的快球还不够快,力量也不大;除了拦网有些优势,其他真的无法和刘亚男和赵蕊蕊比。先说刘亚男,素有“飞刀”之称的刘亚男是老女排的中流砥柱,甚至是女排第二次辉煌的开国功臣。她的背飞背快球,速度快,手起球落,根本不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而且快球落点打的也很开,根本没办法防起!只是在身高方面略逊一筹,不过强有力的弹跳也是其一大优势;再有周苏红和刘亚男的配合,以及二人的一传都十分的到位。赵蕊蕊就更不用说了,当年陈忠和用赵蕊蕊和刘亚男,组成“一高一快”的高快组合,成绩显著。赵蕊蕊的快球,经常是用手把球摁在场地的空挡处,,拦网更加的出色。新女排在这一方面,特别是防守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拦防方面,中国队暴露的问题和缺陷就显得更多一些,中国队和日本队本身都是亚洲球队,所以中国女排应当对快速多变的打法比较适应,但今天对日本队的跑动进攻几乎毫无办法,副攻手移动慢、判断不清,主攻手并拦的意识不强,导致日本队员的进攻屡屡从中国队拦网队员臂间穿过砸在场地内。还有,就是后排队员的防吊和保护意识同样较差,多次眼看着日本队的球吊死在界内,自由人张娜过去在场上的一传很到位,可张娴比之稍有差距,因为她的意识还不够!这样中国队在高大化以后如何保持过去全面、快速、灵活多变的特点,这也值得深入总结提高的。

中国队目前整体打法简单、节奏较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依靠王一梅的进攻以外,基本上没什么办法。这也跟二传有很大关系,冯坤和魏秋月比起来,冯坤就能组织起多点开花的进攻;而魏秋月基本上都是送给王一梅;反过来,王一梅也没有杨昊打的那么巧,手腕变化的多。反过来日本队的二、三号位进攻打的十分流畅,中国队全场比赛几乎对日本队的战术进攻毫无办法,拦不到、防不起,拦网移动慢、防守移动慢的缺点暴露无遗,与过去欧洲队的打法比较相似,中国女排的特点已经基本遗失。

中国女排的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啊,只能祝福她们的未来更加的璀璨吧,有问题一定要敢于面对和解决,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