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冯小纲的一封信

(2010-07-23 08:34:36)
标签:

冯小纲

电影

唐山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

母亲

杂谈

分类: 一缕光影

尊敬的冯小纲导演你好!

   我在第一时间带着儿子,看了你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且选择的是DMIK放映厅。

   冯导,做为四川人,我首先要向你鞠个躬,感谢你为汶川地震而改写了《唐山大地震》的剧本,把这段我们四川人想忘而忘不掉的历史,永远留在了这样一部恢弘的电影里,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有幸能永远铭记。看到那些熟悉的场景,我依然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心里顿时生许多对关心和关爱四川人民的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的最真切的感激与感动。只是我突然很想看到最早的那个本子,因为听你在首映式上说,开始拍这部电影是在2007年底,那时候汶川还没地震,那如果没有汶川这场大地震,你又通过什么样的桥段,让方登改变了心里的那点根深蒂固的呢?我很好奇。我想寻原著来看看。

   冯导,23秒地震时的特技,是一种严丝合缝的对超强地震的复制,真的跟真的一样让人震撼。想来这一桥段是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特技的里程碑的。由此可见,中国在电影特技上已经可以不输好莱坞了,如果有机缘,也可以拍出《2012》和《阿凡达》那样的电影来的。

   冯导,我在看你的这部电影时五度落泪。第一度落泪,是在方达奶奶重又把方达交还给元妮的时候,眼泪在元妮重又看到向自己跑过来的儿子时发出的那一声悲喜交集的叫声中喷薄而出。我是母亲,完全理解元妮那一刻的心情。第二度落泪,是在那位四川母亲决定给女儿截肢时候,那种爱女儿更感恩救援者的善良姿态,让我为四川人所具有的这种情怀感动,为那位母亲想从废墟下找回女儿那被压着的断腿时的撕心裂肺而撕心裂肺。第三度落泪,是在方登回到这家里,看到母亲放在自己遗像下的那几个西红柿时。三十二年对母亲的误解,几个西红柿便释然了,我体会到了方登那时悔恨交加,悲从中来的心情。第四度落泪,是元妮为三十年前那个“救弟弟”的决定而向女儿跪下请求原谅的时候,那是一种多么无奈的选择呀。三十二年前,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将成为一个母亲万彻不覆的悔与痛。第五度落泪是在方登看到妈妈每年都为她配齐一套教材时,猛然体会到母亲三十二年的不易,追悔莫及地拥抱着母亲说“对不起!”的时候。一个女人最光润的年华,湮灭在三十二年前的那一场灾难中而引发的悲切,让我泪如雨下。这时我原谅了你在影片最初,为徐帆和张国强设计的那段在卡车车厢里的戏。终于明白你想通过这场戏说明什么了——元妮原本是个多么质感的女人,而这场灾难,让她再难拥有一个女人本应该拥有的幸福与快乐了。

   但是,冯导,我仍有但书。

   子夜时分,我和儿子走出电影院,一致决定步行回家,之所以决定步行,是因为我们觉得心里堆了许多话要讲。在那段长长的路程里,我们开始相互倾诉着走出电影院后的感受。

   我们共同的感受是心里有点空落落的。你的这部电影,没能让我们觉得心里实沉,总觉得有地方你没能填满它。即或是我们都落泪了,但那种悲切有点浮于表面,你没能让我们体会到那种从心底最深处而萌发的悲伤。也就是说,你轻易地敲开了我们挺表层的悲伤,而深藏于心的那根主管悲伤的神经,你的电影还没能够触及到。

   儿子说电影的线索有点飘浮,让他有点恍惚,不知冯导在这部电影里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是爱、是理解、是亲情、是唐山的人感恩、还是唐山人的艰苦卓绝。当我告诉他,原著讲的是一个女孩,地震时被母亲遗弃之后三十二年的经历,着力表现因灾难而同样倒下的人,站起来却千姿百态了。他听后有恍然大悟之感。他说如果那样的话,线索便明朗,且能经得起推敲了,只是又没有这么主旋律了。是的,冯导,我理解你的难,理解中国电影人,在中国搞创作的不易。想起同是华谊兄弟改编而成的电影《风声》,电影虽主旋律了,却与原著远远地偏离,根本经不起推敲了。什么时候,中国电影能抛开一切,尽情诉说人与社会最根本的那些东西,而不被政治左右,我想便可以突出重围,惊艳世界了!

   儿子在寂静的大街上开始他的畅想。他说如果能把冯小纲、陈凯歌、张艺谋纠集一块,拍一部电影那多好呀。让冯小纲做编剧、陈凯歌做导演、张艺谋做摄影,那拍出的电影故事、深度、画面便齐整了。记得你曾对记者说过,陈、张两位是压在你心里的两座大山(大意是这样吧),说出了你对他们两位的敬重。其实你们仨都各有所长,若能兼收并蓄,那便是中国电影的福气。

   乱七八糟地说了这么多,希望你能理解我、我们对你无限的期许!

   祝你和徐帆以及电影《唐山大地震》全体演职人员夏安!

 

                                        你的影迷:坡上斜阳

                                          于2010年7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