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朱乃正 安玉英

(2013-08-01 11:58:51)
标签:

文化

分类: 有为阅人

                      怀念朱乃正 安玉英

   非常突然的听到朱乃正先生离去的消息,我心情异样的悲啜。我与朱先生有过一面之交,那是十多年前的一次相见,现在想起;先生的容貌气象如同幻灯一样闪回。这10多年中,我关注着朱乃正的艺术成就,一直把他视为大师级人物而心存致敬。

    与朱乃正相见时我并不知他显赫的声名,仅知他是中央美院油画系主任。我在北京飘荡的那些年中,大师、明星们如过江之鲫,时时擦肩而过,我一概视如凡夫走卒,从未想到要让大师名人光环照一下。当年我在中国摄影报当编辑,岁末年初我策划做一个贺岁版,让每个编辑记者亮个相,我建议一人一图一话。其个人头像画成速写或漫画为好。此策划报社编委会通过后,由报社副社长安玉英请来她丈夫朱乃正教授为大家画像。

    我见到朱乃正时一怔,觉得这个艺术家就象是一个庄家汉,他生于南方人却有北相,矮矮墩墩、庄重厚实,有北方汉子粗砺感但极文雅平和。他在速写夹中拿出只有书本大的硬纸钢笔线条,极为简练的给我画了一幅头像。(此幅速写我收藏至今,视为珍品。)报社同事李建惠看到我的画像时说:“给你画的传神。还有,朱先生书法好,给我写过一幅,你可找他要幅字。”

    同事王保国、付党生、马勇都画了。但不知是忘了还是时间原因,一位姓夏的编辑却没有画,拼版时,缺了他的头像。我自告奋勇的补上这一幅,当时真不知天高地厚,大师在上,我是造次呵。

   朱乃正的名气何其大啊,他的书法作为中国的礼品赠送日本国。朱乃正在国外还有自己的画室。后来一次我受一杂志社之约为著名花鸟画家张立辰写文时,见到朱乃正为张立辰的别墅级的画室——紫苑,写了一类似记赋之文时,极为佩服朱先生的文笔来,极厚重的古文底蕴加上现代写作技艺十分高超。在油画家乃至国家中能写出这样一手好文章的人极少,以后我四处找寻他的画、文拜读。

     去年年底,我注意到了“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在中央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揽括了朱乃正素描、油画、水墨、书法、临摹、创作共一百多件作品。展示作品不多,但浓缩了他60年的创作经历。 “黑白东西:一语双关,“黑白”是从中国传统笔墨的意蕴,“东西”是东西方绘画风格及技巧。朱乃正先生对比总结出三句话来:取之于外、发自于内、形成于己。

   也仅隔半年时间,一代大师朱乃正的生命就止于77岁,令人扼腕神伤。难道说这次展览是冥冥之中的一次绝展?假若上苍再给他十年二十年生命,人世间将留有多少瑰丽的艺术之宝。

    朱先生走了,他是寻比他小10来岁的安玉英老师去了,现在他俩在天堂相见。

    我从中国摄影报辞职后,一直关注留意此报。几年前我在该报上读到有关安玉英逝世的讣告,心中一阵悲痛。我当时考进中国摄影报时,安玉英是主考官之一,后来共事三年。记得她上班时间不多,她不是陪朱乃正出国、画画、讲学就是在家养病。

    她与朱乃正相识于青海而结合,后一同调回北京。印象中安玉英老师挺拔匀称的身段极有知识女性的美感。有作者到报社投稿以为她是演员。印象中这个健美的女人说起话来却是有气无力,语音蔫蔫的。同在一起吃工作餐,安玉英总是对我关爱的说:“有为,多吃点。”至今想起还是觉得安玉英这一句话好温暖。

    大前年我去北京过年,找到旧友问起朱乃正,想去找他。(我有拜朱乃正为师的冲动)。以前报社同事说:“安老师逝世后,朱先生这二年内又结婚了,我们不好去找他。”听此说,我也只好作罢,不料终不能与一代大师朱乃正想见了。

    我不止一次临摹过朱乃正先生的抄写的心经,他的字隶中有楷,空灵洒脱。我相信朱乃正先生是信佛的,他是往生莲邦,一路佛引。

                                                        2013、7、31、下午四时酷暑  于万佛塔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