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回乡偶书之一古尔浪洼 |
分类: 平常日子 |
http://lh5.ggpht.com/lifawen/SF2Nrk_FY1I/AAAAAAAAAgo/hnYKGb93HVk/DSC_0045.JPG?imgmax=576
俺小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旱地。春天麦子种下去,能不能收获,就只能看天了。记忆里,好几个年头,夏天,这里长出了几个小苗苗,半死不活的。太阳精神头常常超级好,总是不停地晒。等到七月的时候,不但没有麦子接出来,连小苗苗都给晒没了,只剩下一片焦土。
也有雨水多的年份,但很少。小苗苗一旦饮到甘醇,嗖就长起来了。还记得,有一年,雨水特别及时,总是在庄稼需要的时候下。结果,那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而且高。其中有一种油籽叫麻子,长到两米多高,我们跑进去玩,像是闯入了原始森林,总是迷路。
常常,还会在麻子林立的缝隙里,撞见不知道何时已经长成熟了,从没有人看见过的西瓜。于是,黄昏时,大人们常常会看见几个戴着瓜皮的小鬼们,像电影中的日本小鬼子一样,横七竖八地进村。
后来,黄河水倒提900米,延绵流动近千公里后,泵到了这里。这里的地,都被推土机推成一条一条的长方形。在长方形的长边,还统一规划,种上了树。现在,庄稼总算是能旱涝保收了。但可惜,这些庄稼,不怎么值钱,乡下的年轻人们,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照顾这些庄稼的,还是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庄稼人们。
http://lh3.ggpht.com/lifawen/SF2Nt4WyIrI/AAAAAAAAAgw/Zfdi29nIlL8/DSC_0051.JPG?imgmax=576
这里,曾是俺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之一,谭家井。说距离,离俺家有三十里地呢。说起来,它们跟我们同属一乡,但在俺们眼里,这里是富人区,俺们那里,是贫民窑。到现在,大家都相差无几。这张,是俺跟小媳妇去乡政府办红本本的时候拍的。
何以俺们办庄严神圣的红本本的时候,还会如此走神,到处乱拍庄稼呢?原因是,负责办红本本的人吃饭、休息、睡觉、玩儿?不知道干啥去了。俺们闲极无聊,便到处踏青,踏到这里来了。
你能从图片上判断区分出这里以前是富人区吗?答案揭晓:虽然现在在庄稼的长势方面,大家都相差无几。但从树上,还是能稍稍区别开来。在缺水的地方,一般只能栽种白杨,树长起来,也是那种消瘦挺拔型的。只有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树才会横着长,而且品种繁多。你看出来了吗?
http://lh6.ggpht.com/lifawen/SF2NvetLvSI/AAAAAAAAAg4/QPrmRi-41Ig/DSC_0054.JPG?imgmax=576
豆花开了,一片葱葱郁郁中,点缀万点白色小花,煞是迷人。小媳妇一见,连红本本都不愿意去领了,一头扎进去,拍个没完没了。
这豆,成熟时,是白色的。炒熟了,非常好吃。打小,我们一直叫它豆子,标准名称,应该叫白豌豆吧?!
在还没有成熟时,它的角是可以吃的。最好是角里面的豆子已经吸水,但还没有丰满,吃起来甜甜的,有清香味。吃完里面的豆,外面的皮,还可以吃,是另一种甜味。这种吃法,我们叫打瓣儿。现在,一部分豆角已经可以吃了,另外一部分,才刚刚成角,里面的豆还看不见。而更多的,是一半豆角,一半开花。据说,此时,摘掉豆角,“打瓣儿”吃了,并不影响豆子的产量,因为上面的花,还会补充结成角。
http://lh6.ggpht.com/lifawen/SF2Nyzf12yI/AAAAAAAAAhA/6w4PpxZPCYo/DSC_0068.JPG?imgmax=576
油菜花开了,不是一片金黄,而是点点金黄。原因是,这是新开垦的地,第一年种,还不够肥沃,所以就长成了这种稀稀拉拉的样子。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允许私人开垦荒地的。但最近两年,放开了。当然,开垦前,得去给管水的大人们表示表示的。
“不是说水不够吗?连大队正常的地都浇不了,这些新地哪来的水浇?”我问。
邻居答:“去给管水的老爷们表示表示,弄个购水证,预交一年的水钱,就没问题了。这些老爷们很现实,反正一个地方待不了三年,能现捞,就现捞。你给了,他捞了,水浇了,皆大欢喜。”
http://lh6.ggpht.com/lifawen/SF2N1UyLA7I/AAAAAAAAAhI/ZVfgXHNIen0/DSC_0078.JPG?imgmax=576
正在茁壮成长的,不仅仅是庄稼,还有这些地边沙疙瘩上的花花草草们。看看这个毛茸茸的球,外面还开着一层蓝色的小花呢!它浑身都是刺,不仅叶子上到处都是,就连花,也都是刺组成的。如果你想采一枝下来,手上不扎几根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有点像俺们这里出去的人们,总是那么的倔,而且有个性。
不过,正在小媳妇给它们留念的同时,我从另外一边采下来了一朵。代价是:大拇指和食指上扎进去了10多个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