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在中国的电影导演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姜文。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石破天惊;一部《鬼子来了》,惊心动魄。两部片子,都是“非正常”电影。而姜文,也成了非正常导演。在我和与我同时代人们的观影记录里,如果拿掉几部电影,比如《夜宴》,《无极》,或者《英雄》,我们不会觉得少什么。但拿掉《鬼子来了》,或者《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会觉得这个时代少了什么。这就是做为导演的姜文牛逼的地方。
姜文是独特的。在当代中国的电影导演中,姜文的独特无法归类,也无人替代。姜文也是坚硬的。在经历了《鬼子来了》的挫折,整整蛰伏了7年之后,他仍然能以顽强的毅力,甚至耗掉自己家当,用借来的钱推出有浓厚文艺气息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足可看出44岁的姜文,并未比29岁的姜文缺少锐气。他的才华,他的霸气,他的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再次集中绽放。
姜文无疑已经变成了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姜文的电影,也已经变成我们,甚至比我大和小的几代人们的忧伤,或者盼望。
超越语言的感动
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其精华和精彩之处,我都可以用语言来复述。但当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发现语言无能为力了。与我一起观影的小媳妇试图跟我讨论,可我却找不到准确的词句来表达。我不能像白痴一样说“看懂了”,或者“看不懂”。疯妈那段故事,我看的时候,觉得很感动。小媳妇问我为什么感动,我答不出来。我就是觉得感动。
今天,看完电影好几天了,我想,我可以尝试用语言表达一下,我为什么感动。
我想,大概是为了爱。
疯妈真疯了吗?或者疯掉的是那个时代?或者两者都疯了?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疯妈比不疯的人正常,因为,她知道爱,她有爱。
她打儿子,是因为爱。她不打儿子,也是因为爱。她搬石头,是因为爱,她对跳到热水中发疯扔石头的儿子说:“小心烫死你。”还是因为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疯妈反复吟诵的时候,儿子可以开心地洗脸。疯妈的吟诵声一停,儿子就开始疯狂地跑。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疯妈对儿子说:“你去吧。”疯妈的使命已经完成。她养大了儿子,盖好了房子。她用自己的疯,完整保存了世间真爱。如今,儿子可以独立上路了。她也该上路了。
“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啦。”一停18年啦,儿子,妈也该去赶那无尽头的路啦。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