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藏书(四)

(2007-01-20 22:33:28)
分类: 读书札记
我的藏书(四)
 
文/古尔浪洼
 
    其实我是比较反对开列书单的。因为以前在天涯《闲闲书话》泡的时候,我常见有人在上面开列书单,动辄好几百,颇有些相互攀比的味道,所以,曾写过一篇帖子,叫《读书、开书单与掐虱子》。不料游戏之笔被当了真,而且打击面似乎很广,引得书话的人群起而攻之,弄出个不大不小的“古尔浪洼”事件来。
 
    想不到多年后的今日,我自己也开列起书单来了。小媳妇见状,笑话了我好几回:“想不到你也掐起虱子来了。”我严肃地对小媳妇说:“我贴书单,跟他们不同。我这是为了存档,备忘。”
 
    是真话。因为我即将贴上的最后一张书单,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先看书单,很简单,四条:
        1.0  读书20年合集
        2.0  诸子百家合集
        3.0  《思想的境界》全部文档
        4.0  《素心学苑》全部文档
 
    在这里,要特别说说《思想的境界》的故事。《思想的境界》网站开于何时,我未细考。但91年我上网时,名气已经很大,国内外很的多学者,都会将自己的文章发到上面去。特别是很多无法和不便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东西,大多都可以在《思想的境界》上看到。所以,那时候我几乎天天去,收获颇多。
 
    突然有一天,上不去了。到处打听,才知道被关了。心里若有所失,觉得颇不是滋味。有一天,孤云突然给出一个地址,说可以上去。我一试,果然就进去了。浏览了半天。欣喜之余,还是觉得不踏实,于是决定把所有的文章,全部拷贝下来。
 
    果然,没几天,《思想的境界》从网上彻底消失了。没多久,在《21世纪》上看到了《思想的境界》站长的文章,隐约透露了关站的原因。看完,我直庆幸下手快,要是稍微慢点,可就永远与之失之交臂了。
 
    而且,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我将《思》下载到电脑里之后,为了安全,把所有内容刻录在了一张光盘上。没多久,我的电脑硬盘就坏了,无法修复。给电脑换上新硬盘之后,我立刻拿光盘来看,结果,连光盘也坏了。正在气急败坏之时,小媳妇给我一个移动硬盘,里面竟然有《思》全部内容。原来小媳妇前几天在拷贝其他内容时,顺便把我存档文集也拷贝了进去。真是谢天谢地,谢谢小媳妇!
 
    《素心学苑》的来源也类似,《思》被关后,我预感到《素》也差不多了。《素》是个很棒的学术网站,上面有很多国内难以找到的学术著作。所以,在拷贝完《思》全部档案后,我用 蚂蚁,顺便把《素》的所有文档也抓了下来。好在那一“顺便”,因为不久 ,《素》也跟着《思》,“顺便”消失了。
 
    所以,偶贴此书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一天,类似的“双保险”皆失效,至少还有一处可循踪迹。大不了多费时日,为又可将他们找回来。毕竟,精选一份心仪的书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附上曾刺痛过好多人的小文,博客官一笑:

读书、开书单与掐虱子
 
文/古尔浪洼

我上读书版,所遇到的第一大景观,就是看读书版的书友开列书单。那个景象,可真是壮观,颇有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之势。

比如在上天涯的闲闲书话之前,我读书还是颇为用功的。自脱离学子生涯,凡6年来,每日茶余饭后,工作闲暇,总还是手不释卷,读上那么3、50页的。虽自觉脑子是个筛子底,进的多,漏掉的更是不少,但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丝半缕的会挂在筛子眼上面。

但一到看闲闲的那些书单,我马上就懵了。我那哪叫读书啊,呵呵,简直是小孩玩家家。看看闲闲网友们,那个才叫猛。每日开列的书单,动辄3、400百本,少则也是2、30本,我掐指算了算,以我自己那可怜的速度,估计至少也是要读上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的,而且还要加足了马力干活才成。更要命的是,有些人还每周开列一个书单,颇有学富五车之慨。

我先是惊愕,继而是羡慕,再接着就是崇拜。我对闲闲的网友,举凡开列书单的,各个佩服的五体投地。每当打开闲闲,我就很是为自己的无知自卑,又很为他们的博学折服。终于有一天,我再也耐不住闲闲对于自己的折磨,下定决心,要效仿效仿他们,去买些书回来读,以填补自己的无知之腹。

终于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把全部的家产塞进荷包,跑去深圳书城和求知书屋买书去了。

踏入书城那一刻,我那个激动啊,简直无法用语言比拟。我浑身发烫,比我第一次挣到工资还兴奋。我从一楼跑到四楼,又从四楼下到二楼。在每个书架前面停留、徘徊,口中念念有词,恨不得把书城整个搬回家去。呵呵,我一边走来走去,一边暗自得意:哼,这下我也可以好好开他一串书单了,看不羡慕死闲闲的各位才怪。

当我两个手生疼,提着两袋书回到宿舍的时候,那股兴奋之情,简直无以言表。我马上开电脑,打字,还颇为谦虚的绕了个圈子才开口,报告我买书的的得意之色。不料一开始,就出了个错,竟然把东山魁夷打成了山东魁夷。

继而,一位我向来佩服的前辈,回复说:“知识不如学识;学识不如才识;才识不如器识;器识不如胆识;胆识不如常识。在人的所有识见中,常识最珍贵!”言下之意是说,别跟人家比书单了,那根本就不重要?!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大打击。我在电脑前看着他这句话,咀嚼了良久,终于收起了那股阿Q之气,下线了。

吃过饭,挑灯夜读,我才发现我果然是给弄错了方向了。加缪文选,我花了两个小时,读了五页,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回,愣是没有看进去。夜深人静,冲了个凉,才勉勉强强读进一点去。临睡前,我算了算,照此速度,读我买回来的那堆书(加缪、休谟、康德、黑格尔、蒙田、房龙、东山魁夷等人的文选),估计至少需要三年!

天!怎会如此?再与闲闲的各位大虾比比,我格外的恨起自己的无能来了。于是,狠狠地,盯着闲闲许久,我竟无法释怀,也更为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惭愧。

突然,我看到老范一个帖子,叫《一生能读几多书》,眼前一亮。且看看老范如何说?打开一看,心中顿时释然:

“‘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人能活到七十来岁,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年龄。就算活七十岁吧,七岁读书,每天保证四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一天可读40-60页,约四万余字,一年约一千五百万字,一本书平均按十五万字计,合一百本书,一年一百本,六十年六千本。这还不包括读报纸、杂志、公文、课本等印刷品。如果有些书要复读、精读、研究、摘抄,恐怕连三千本也读不完。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精神状态、身体情况不同,即使都是勤奋读书之辈,在数量上也会有很大的差距。这么说来,一生能读三千本书,就算是一个非常刻苦的读书人了。”

那么就算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如老范说的一样,精神状态特佳,读书超一流刻苦,大概一年也就一百本。那么我一年扣去工作、生病、游玩、聚会、偶尔偷懒等等情况,按照老范的算法,一年大概读20本也就差不多了。呵呵,好,我还算正常。

于是又想起王怡来了。王怡之博学,70年代学人里出类拔萃。看看他一年读多少书。呵呵。结果我在他的帖子里发现,他去年一年也就读了20本左右的书。于是我愈发得意起来了:看,王怡也一年也才读20多本书(就算精读吧),这速度,我可勉强一比!

但是,有一事我还是弄不明白,那闲闲书话的大虾们是怎么读书的,怎么他们动辄就3、400本的开书单,莫非他们各个是超人?如果不是,那么他们哪来那么多精力读那么多书,他们的知识怎么那么的广博呢?晚上在闲闲徘徊了好久,实在想不通,只好悻悻下线冲凉去了。

冲完凉,照例是我睡觉前的节目:多年来,每日入睡前,我总是要读几页书才行,否则整夜会睡不安宁的。于是顺手拿起来那本看了好多遍的《阿Q正传》,一翻就翻到了阿Q跟王胡比掐虱子那页:
 
“……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的响……”

我先是一愣,继而是奇怪:这情景怎么这么熟悉啊,在哪里见过呢?

突然,我想起闲闲书话各位大虾大比开列书单的帖子来,忍不住哈哈大笑。我把书往床头的书桌上一放,浑身轻松,竟然在笑声里睡去……
 
(旧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鸟的天堂
后一篇:又搬家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