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完了
文/古尔浪洼
今天去书城,找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
老实话讲,敢把书名起为《书读完了》的人,在这世间没有几个。记得另外一个曾说书都读完了的人,是陈寅恪。
最近两年我已经很少买书了,去书城,大部分时间也只是逛逛,闻闻书香。虽然书城有成排成架的书,但我真是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于我,实等于无书。当然,这不是说我也将书读完了,实际上是我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今天同样想买书,只是想看看金先生是如何将书读完的。
但半天没找到。也无所谓,正好可以逛逛。
在文史店正门口,撞到了《于丹<论语>心得》。
于是翻了一翻。
作者的写法,倒也未怎样的标新立异,基本结构和内容是《论语》精句+《读者》式故事,再用作者的感悟和心得贯穿起来。但仔细读来,却也颇能打动和走入人心。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无论我们对于《论语》如何的陌生,相信这几句话肯定是听过的。尤其是那个“三十而立”,对快要步入30岁和已经过了30岁的人来讲,压力肯定很大。到底怎样立?立成什么样?我想一定会困扰一阵子的。
我当然也非免俗之辈。前几天,在即将踏入30岁之际,还在大写特写《阅读30岁》呢,其实是想看看那些古往今来的伟人们是如何过三十岁的。
于丹说,三十岁之前是加法,是积累;三十岁之后,则是减法,是舍弃;而所谓三十而立的“立”,是指先要有内在的心灵独立,然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颇为认同。
是的,三十岁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一种高度,是长征途中的一个分野。如果三十岁之前是在攀山的话,三十岁应该是攀到了一座山顶。这时候,你要用很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高度。如果你认为这是征服的话,那么与同站在山顶上的人来讲,其实你并没有高多少,甚至还要矮一些。如果你认为现在“我”站在山顶,是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那么你才可能是真正的长“高”了。
其实就算是到了山顶,相对于下一程来将,也才不过是开始,是个起点而已。古人云:“行到水穷出,坐看云起式。”生命是有界限的,但我们可追求的高度、广度、深度,境界,其实是没有界限的。
而此中最主要的,其实是那颗心啊!是那颗心要“立”起来!至于年龄是15岁、30岁、40岁、50岁、60岁还是70岁,其实并不重要。
犹如此刻,我在读书。悟了多少,其实跟读了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读出来了些什么东西。即使才开卷,就有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也比读书“破”了万卷,或者读“破书”万卷而不思、不想、不悟、不得强。
《于丹<论语>心得》才看了几页,但于今天的我来说,大概也可以讲:“书读完了”吧?
那就回家吧!剩下的半天,我要陪小媳妇逛街、晒太阳、压马路去。
前一篇:写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