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手机软件店从2009年在国内发展才进入一个高潮,但基于互联网上提供手机软件下载服务的网站已经非常多,但这些网站以提供免费手机应用软件为主,因此基于WEB
手机软件下载门户之间竞争相对比较分散。
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运用“产品+服务”的经营模式令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种赚钱速度无疑令人眼红。
手機廠商、芯片廠商、通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IT廠商,紛紛參與進來。手机厂商、芯片厂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IT厂商,纷纷参与进来。
谷歌、黑莓、Palm等應用商店相繼問世,諾基亞的Ovi商店,摩托羅拉的智件園,這種情緒迅速蔓延到了國內各大電信運營商身上,國內三大運營商,甚至到芯片廠商高通也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再加上英特爾倡導的MeeGo應用商店,一時間應用商店隨處可見。谷歌、黑莓、Palm等应用商店相继问世,诺基亚的Ovi商店,摩托罗拉的智件园,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到了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身上,随着中国移动MM上线进一步引爆了国内应用商店的发展,从竞争角度主要体现在4类软件店之间的竞争:以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应用商店、以终端厂商主导的应用商店、以手机操作系统厂商主导的应用商店、以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应用商店等。当然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国移动的MM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诺达咨询--手机应用商店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研究报告2011》中提到:由于手机商店运营者的多样性,各个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各不相同:
-
手机厂商软件商店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他们手机产品竞争的延续。苹果、RIM和诺基亚各自拥有采用不同系统的手机,他们软件商店的软件也互不兼容。所以他们的竞争不仅是为了争夺各自系统的市场份额,也是为了通过软件服务来提高用户满意度,为自己手机未来的销量提供帮助。
-
系统厂商微软并无手机产品,Google也没明确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自己去做产品,手机厂商与他们的竞争集中在手机系统上,是对未来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争夺战。
-
手机厂商与运营商之间没有直接竞争,因为运营商的软件商店面向所有手机品牌和系统。所以他们之间合作与共同发展更符合双方利益。中国移动推出的OMS系统是对这一模式的挑战,未来双方对手机系统的争夺可能会变成现实。
-
系统厂商微软、Google之间的竞争是对未来智能手机系统的争夺,更是双方长久以来在IT和互联网领域激烈竞争的新战场。通过软件商店实现全球战略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 系统厂商与运营商的竞争关系与手机厂商类似。加强合作才是利益所在。
-
运营商直接的竞争是对用户资源的争夺。通过软件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争取更多的用户,获得传统业务外新的利润增长点才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 互联网厂商由于缺乏固定用户,缺乏产品支持,通过与各方合作获得可观利益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图表 中国手机应用商店用户规模现状及趋势
手机应用商店使用用户是指在手机应用商店上至少进行过一次手机软件下载的手机用户,该用户一般为智能手机用户,且大都为手机应用软件付费用户。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及移动互联网各方巨头的推动下,手机应用商店用户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诺达咨询最新的对用户市场的调研数据发现,未来几年将是手机应用商店用户规模快速阶段。
在2009年手机应用商店用户只有2970多万户,到2010年末达到了5835万户,增长达到96.5%。2011年掀开了手机应用商店爆发式增长的序幕,根据诺达咨询对市场上用户需求及期望的数据分析,到2011年7月,在了解手机应用软件商店的智能机用户中,有69.4%的用户通过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应用软件,截止2011年年末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14190万户。在未来两年手机应用商店用户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用户规模将达到12671万户,2011年用户规模突破亿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