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联网系列-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 2011

(2011-04-22 09:42:19)
标签:

美国

图表

技术发展

用户数

市场规模

it

分类: 科技报告:科技更多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宣告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在2009年1月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被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认可之后,物联网概念再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主要经济技术发展强国也加快了对物联网发展的研究进度,对各国政府来讲,发展物联网产业可以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以期在未来的智能化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块万亿级的大蛋糕,需要国与国的竞争与合作,更需要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单纯依靠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盛宴,各个国家各个企业机会均等,但是如何能在全球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物联网产业中,我们企业的切入点在哪里?物联网产业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哪些?物联网产业未来将会有哪些投资机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新浪潮,你准备好了吗?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诺达咨询精心为广大客户开发了一系列的物联网研究报告,其中《物联网系列-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 2011》站在全球的视角看待物联网,通过对各主要经济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后,进行严谨的对比分析,并分析了我国的具体情况,推导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将为你把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脉搏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

Ø  本研究报告讨论了物联网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现阶段物联网的驱动因素以及阻碍因素。

Ø  本研究报告对主要经济体的物联网发展环境,如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各主要经济体的重点公司及其发展战略、产品、定位等等。

Ø  基于以上严密的分析研究,本研究报告提出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趋、产业链发展趋势等。

 

报告目录

第1章 物联网概述 6
1.1 物联网概念 6
1.2 物联网的架构 7
1.3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8
第2章 发展物联网发展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1
2.1 必要性 11
2.1.1 物联网已成为信息产业的大势所趋 11
2.1.2 全球推广物联网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12
2.1.3 促进多行业领域信息化的整合 13
2.2 重要意义 13
2.2.1 提升综合国力 13
2.2.2 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13
2.2.3 智能化的未来 14
2.2.4 提高经济效益 14
第3章 物联网发展影响因素 16
3.1 驱动因素 16
3.1.1 行业应用规模巨大 16
3.1.2 核心技术力争自主知识产权 16
3.1.3 产业一体化的推动 17
3.1.4 开拓新的市场蓝海 17
3.2 阻碍因素 17
3.2.1 技术和标准的限制 17
3.2.2 产业链的壁垒 18
3.2.3 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 19
3.2.4 资金成本的限制 19
3.2.5 隐私问题 20
3.2.6 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大 20
第4章 全球物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21
4.1 政策环境 21
4.1.1 美国 21
4.1.2 中国 22
4.1.3 欧盟 23
4.1.4 日本 24
4.1.5 韩国 25
4.2 经济环境 26
4.2.1 全球整体经济环境 26
4.2.2 美国 26
4.2.3 中国 27
4.2.4 欧盟 31
4.2.5 日本 32
4.2.6 韩国 34
4.3 社会文化环境 35
4.3.1 全球整体社会文化环境 35
4.3.2 美国 36
4.3.3 中国 38
4.3.4 欧盟 40
4.3.5 日本 41
4.3.6 韩国 42
4.4 技术发展环境 44
4.4.1 RFID技术发展环境 44
4.4.2 二维码技术发展环境 46
4.4.3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环境 48
4.4.4 传感器技术发展环境 49
4.4.5 云计算技术发展环境 50
第5章 全球物联网发展综述 52
5.1 发展历程 52
5.2 发展阶段 53
5.3 发展特点 53
5.3.1 产业链分布广泛 53
5.3.2 实现智能化未来过程艰难 54
5.3.3 行业需求滋生出更多应用 55
5.3.4 政府提供大力支持 55
5.3.5 技术集群发展和试点应用 55
5.4 发展状况 56
5.4.1 总体市场 56
5.4.2 细分市场 56
5.5 产业规模 61
5.5.1 RFID市场规模 61
5.5.2 通信市场规模 62
5.5.3 云计算市场规模 63
5.5.4 互联网市场规模 64
5.5.5 芯片市场规模 65
5.5.6 传感器市场规模 66
第6章 主要国家物联网发展状况 68
6.1 美国 68
6.1.1 发展战略规划 68
6.1.2 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 68
6.1.3 重点公司 73
6.2 中国 76
6.2.1 发展战略规划 76
6.2.2 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 76
6.2.3 重点公司 86
6.3 日本 89
6.3.1 发展战略规划 89
6.3.2 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 89
6.3.3 重点公司 93
6.4 韩国 94
6.4.1 发展战略规划 94
6.4.2 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 95
6.4.3 重点公司 100
第7章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104
7.1 技术发展趋势 104
7.1.1 RFID技术发展趋势 104
7.1.2 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106
7.1.3 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 107
7.1.4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08
7.1.5 二维码技术发展趋势 109
7.1.6 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 110
7.1.7 技术标准的统一 111
7.2 应用发展趋势 111
7.2.1 物联网将引领电子消费变革 111
7.2.2 行业应用分级化 112
7.2.3 M2M是应用发展之基础 112
7.3 市场发展趋势 114
7.3.1 影响因素 114
7.3.2 无线通信覆盖决定市场规模 115
7.4 产业链发展趋势 117
7.4.1 未来商业模式 117
7.4.2 目前产业发展不平衡 118
7.4.3 运营商将牵头搭建物联网产业链 118
7.4.4 各方产业链合作是发展趋势 120
附件  122
关于我们 122
价值与特色 123
2011最新报告清单 124
法律声明 128

图表目录

图表    未来的物联网世界 6
图表    物联网层次图 7
图表    RFID系统示意图 9
图表    云计算模拟图 10
图表    2009-2010年美国振兴经济法案中与ICI相关计划整理 22
图表    日本信息化战略演进 25
图表    韩国政府信息化相关产业政策 25
图表    2006-2010年美国GDP总值及增长率情况 26
图表    2006-2010年中国GDP总值及增长率情况 27
图表 10   中国政府4万亿救市投资如何分配 30
图表 11   2006-2010年中国GDP总值及增长率情况 32
图表 12   2006-2010年日本GDP总值及增长率情况 33
图表 13   2006-2010年韩国GDP总值及增长率情况 34
图表 14   2004-201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 36
图表 15   2004-2010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 36
图表 16   2004-2010年美国互联网用户数 37
图表 17   2004-2010年美国移动电话用户数 38
图表 18   2004-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及增长 39
图表 19   2004-2010年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数 40
图表 20   2004-2010年日本互联网用户数 41
图表 21   2004-2010年日本移动电话用户数 42
图表 22   2004-2010年韩国互联网用户数 43
图表 23   2004-2010年韩国移动电话用户数 44
图表 24   几种RFID参数的对比 46
图表 25   一维码和二维码比较 47
图表 26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 49
图表 27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54
图表 28   智能电网架构图 58
图表 29   2007-2012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 62
图表 30   2007-2012年全球移动通信市场规模 63
图表 31   2007-2012年全球互联网市场规模 65
图表 32   2007-2012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 66
图表 33   2007-201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 67
图表 34   2010年底美国运营商市场份额 69
图表 35   中国国内三大运营商3G状况对比图 81
图表 36   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82
图表 37   韩国RFID/USN相关推进计划 95
图表 38   物联网发展未来历程 104
图表 39   金属工件表面二维码打标 110
图表 40   2013年世界各地区3G网络用户分布图 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