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应用系列—即时通信(IM)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0

(2010-06-11 10:30:58)
标签:

电信

即时通信

im

互联网应用

中国

it

作者:诺达咨询 来源:www.ndcchina.com.cn

 

中国IM产品的发展开始于1998年腾讯QQ的推出,2005-2007年发展迅速,此期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运营商;新浪、搜狐等综合门户类互 联网运营商;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都纷纷围绕各自核心业务,推出各具特点的IM即时通信工具。发展至今,早期推出的有些IM产品已经退出市场了,典型如联通超 信,在2009年7月停服;还有些软件产品被整合升级,如,淘宝旺旺与贸易通已经被阿里巴巴整合推出了阿里旺旺。但是,市场上目前活跃着的即时通信工具仍 然有几十款,其中积累了一定用户规模的软件产品有近十款,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的带动,即时通信产品种类和数量还会不断丰富。
目前,即时 通信产品功能已经从比较单一的文字聊天、好友查找、好友管理,在向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发展。

即时通信平台在营销、广告、服务各方面的价值的不断提升,吸引了各方企业的积极投入。在中国的IM运营市场,主要的竞争参与者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传统的互联网IM产品;

第二是新兴的垂直网站的IM产品;

第三是由电信运营商发起的IM产品。

这三个产品群各自拥有自己的产品定位和优势,目前来看,在国内IM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各个产品群的运营企业均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围绕IM的市场份额和对用户的控制力度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
诺达咨询长期跟踪即时通信市场,推出了《互联网应用系列—即时通信 (IM)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0)》,报告中:

对国内即时通信整体市场特点、不同细分市场发展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产品市场及重点产品进行的分析;

对即时通信竞争市场格局和竞争环境进行了剖析;

对即时通运营市场的竞争主体进行了研究,并对重点服务商进行了分析。

即时通信市场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重点对市场上存在的几种典型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了比较。

详情请访问北京诺达咨询官方网站www.ndcchina.com.cn
相关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