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正在逐步取代蓝牙、红外线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成为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新宠儿。日本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凭借其在日本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先后收购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瑞穗银行,成为日本最大的发卡机构,引领日本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发展;韩国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面仅次于日本,2006年9月,韩国三大运营商通过RF技术改造开始对原有基于红外线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系统进行升级,通过与银行的通力合作来开展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欧洲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面,也尤为积极,德国已经开始实现基于RFID技术的NFC商用,法国也进行了相应的测试;而一向在移动支付领域处于“第三世界”的美国,也开始了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探索,Visa和MarsterCard两大卡组织统一了非接触式支付的标准(PayPass)。
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给移动支付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受到运营商、银行、商家和用户的青睐。然而我国在发展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面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全面阐述了基于RFID的两种解决方案(DISIM和NFC),并给出了国外发展基于RFID非接触移动支付的经验(包括NFC和双界面SIM卡两种解决方案)和明确了NFC是未来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在此之后,详细分析了我国在当前的政策和经济下开展基于NFC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并对NFC的产业链分析和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