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几个朋友喝茶聊天,我们聊起了最近的一部电影《见龙卸甲》;一朋友突然问我在三国人物谱里最欣赏谁,我脱口而出“曹操”; 朋友们都一脸惊呼的问我理由是什么?还说他们一直以为我会说“诸葛亮,赵云亦或其他……”
没错,兮然欣赏的人物是人们眼中的奸臣----曹操;虽然兮然仅将近27年的人生里,还没有什么权利或能力去评说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而一百个人心中也有一百个自己理解意义上的曹操,但更多的世人,暂且不论“忠奸”,却还是把他归纳成一个失败者的角色,一个离成功最近的失败者的角色。
或许我们的文化传统太过于偏重以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所以害怕失败便成了人们的一种强大的恐惧心理。“欣赏并不能用一个人的最终结果----成功或失败去决定;过程,或是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本领不是更重要么?”------这是父亲在我十五岁那年教训我的话。
当时父亲没有按照他最初的约定带考试得第一名的我去繁华的上海旅行,而是带上了妹妹----带上了考试名次远不如我的妹妹。父亲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对这次考试胸有成竹的我没有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因为我们班级的整体成绩偏低,就算得了第一名也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妹妹明知道自己在不如我聪明的情况下,还是一如既往、努力认真的学习着……
我深深的记得我15岁那年的暑假,自己在成功的柱子上痛痛摔下来的悔恨和内疚。原来失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功,而表象的成功却反变成了实质性的失败。
也许在大世界面前,我们都是小人物,许多时候所谓的失败也都是人为造成的,甚至不止一次的为此耿耿于怀,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结果又有什么重要呢?认真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那么生活中又怎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呢?
父亲说,能够认定一件事就全力以赴,并不被别人、不被流言蜚语所左右,不被困难吓倒的人,就是这太平盛世里最伟大的英雄-----我一辈子都深刻的记得这句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