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是崇祯皇帝?

标签:
袁枚猜错误才是世孙文化 |
分类: 细品《红楼梦》感悟.诗.词赏读 |
http://s9/mw690/001nTN6mgy6RNk4Xw4U58&690
http://s11/mw690/001nTN6mgy6RNk75J6aba&690
由于《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作品,由于“石兄”成为作者代言人,所以在《红楼梦》还没有解开之前,《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乾隆五十六年(1971年),程伟元在程甲本《红楼梦》卷首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嘉庆《绮梦红楼》的作者兰皋居士说:“《红楼梦》一书,不知谁氏所作。”乾隆间人陈镛在《樗散轩丛谈》中说:“或言是康熙间京师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不过大多数人倒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作者是明珠,或是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g( U0 d8 f$ s3 W0 c2 }& N3 z
明珠,即纳兰明珠(1635-1708),叶赫那拉氏,正黄旗满洲人,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纳兰明珠精通满汉 文化,历任侍卫、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重臣,人以“相国”荣称。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后遭弹劾退出内阁,担任内大臣,不再受宠于皇帝,1708年病逝家中。
\, ]' x1 T( u* i8 J2
S
周春写于“甲寅中元日”,即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阅红楼梦随笔:红楼梦记》中说:“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张维屏道光二十年(1840)刊《国朝诗人证略》二编卷九云:“容若取名成德,大学士明珠之子,世所传《红楼梦》贾宝玉,盖即其人也。”孙桐生同治十二年(1873)的《〈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叙》说:“访诸故老,或以为书为近代明相而作,宝玉为纳兰容若,以时事文集征之,或不谬。”陈康棋《燕下乡脞录》云:“嗣闻先师徐柳泉先生云:‘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金陵十二钗,皆纳兰侍御所奉为上客者也。宝钗影高澹人,妙玉影西溟先生……。’”清末俞樾《小浮梅闲话》:“《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
, X5 F4 ?$ S/ j9 H1 f/ c/ c" E
把《红楼梦》小说 故事和明珠家事作比较,两者之间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贾宝玉和纳兰公子(容若)都生于极富贵之家,两人身边都有一大群女子。家中都出了皇妃,一个是贾妃,一个是惠纪。都是具有灵性诗意之人,宝玉中第七名举人,容若中康熙十五年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进士。两家都因贪腐获罪而被抄了家。纳兰容若的诗词中也多处提及“红楼”梦。纳兰诗《饮水诗、别意》六首之三:独拥余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饮水词》中《於中好》一阙: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又有《减字木兰花》一阙咏新月云: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还有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作》一阙前首三句云: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有这许多相似之处,也难怪人们会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据说,乾隆皇帝看过《红楼梦》之后都说:“此盖明珠家事作也。”(赵烈文《能静居笔记》)。
不过仔细阅读《红楼梦》就会出现,《红楼梦》并非隐写明珠家事,贾宝玉后来出家做了和尚,而纳兰公子是病死的。并且,书中明讲甄(真)家在 江南,主人公(贾宝玉)虽出生成长在京城,但南京还有他家的祖基老宅。单凭这些,要说《红楼梦》隐写明珠家事就说不过去。此外,还有张侯家事说,傅恒家事说,曹寅家事说,和坤家事说,等等。但这些都属于少数派,大多数人倒认为《红楼梦》隐写的是明珠家事。值得一提的是曹寅家事说,因为此说在后来的红学史上,掀起了狂风巨浪。
0 A! r' S) l8 U( C! V
曹寅,清 文学家,号荔轩,又号梀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先世为汉族,原籍奉天辽阳(今辽宁)。自其祖父起为满洲贵州的包衣(奴仆),隶属正白旗,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准盐漕监察御史。有《梀亭诗钞》等作品传世。
乾隆年间的文学家袁枚说:“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随园诗话》卷二)袁枚认为,曹寅的儿子曹雪芹写自己亲历的繁华旧梦,并且认为,金陵织造隋赫德之园(袁枚购后改其名为随园)就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A# E/ U) I& C5 o# ]: J, p, A
6 H& o$ }$ d+ ~2 x% P& c1 I7 ~
乾隆时的宗室诗人敦诚著有《四松堂集》,内有“寄怀曹雪芹”一诗。诗云:“- g' a" p, E. w, [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
v. G, w `' L+ H1 M: G5
X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以绝,且著临邛犊鼻裈。 %
R9 s0 \# M7 ?: @% R, U7 V# \! W
爱君诗笔有才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
K; ]. A6 r! e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7
K" Q0 E, e; G: M! r7 A
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
Q0 L! h; E0 J/ {4 o& O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 !
l6 d3 u( e* J5 A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 9
d5 I+ c# c V6 @% U(
A
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
H! f; @, R, g9 i2 E
其“杨州旧梦久已绝”句下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敦诚认为,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曾跟随祖父曹寅在织造任上享受过,所以才会有“旧梦”可写。
事实上,《红楼梦》中的曹雪芹跟 历史上的曹寅没有关系。&
w6 [" h2 ?+ x; j& @ B;
I
因一,曹寅家没有曹雪芹这个人。故宫《八旗氏族通谱》和辽宁《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载有曹寅家世:十二世:寅,通政使司通政使。十三世:颙,寅长子内务府郎中督理江南织造诰授中宪大夫,生子天佑。頫,寅次子内务府员外郎督理江南织造诰授朝议大夫。十四世:天佑,颙子,官州同(笔者按,从六品掌州之政)一公一私两份曹寅家世档案,里面既没有曹寅的儿子曹雪芹,也没有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就象孙家不会把孙悟空写进家谱一样,曹氏自然也不会把小说故事中的人物曹雪芹写进自己的家谱。
2 m" S& v0 D' K* n
因二,《红楼梦》不避寅字讳。第十回:寅卯间必自汗,如坐舟中。第十四回:至寅正,平儿便起来梳洗。第二十六回: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见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的,也没细看,上面还有很多的字,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第八十六回:那先生便说,甲申年正月丙寅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我们还记得……只怕遇着寅年卯月,这是劫而又劫。我才想起来告诉我们大奶奶,今年那里是寅年卯月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萝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寅年卯月。第一百零六回:贾政又在同寅相好处托情。第一百零七回:贾政回道:“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了。”书中这许多“寅”字,能避而不避,足见《红楼梦》作者根本就没打算避“寅”字。作者把寅字跟收尸、冒汗、死日连在一起,甚至拿“寅”字开黄色玩笑,他哪里会是曹寅的什么儿子或孙子呢?
因三,袁枚不认识曹寅的儿子,敦诚也不认识曹寅的孙子。雍正五年(1727),曹寅的次子曹頫被雍正帝下狱治罪,全家被押送回 北京。袁枚于乾隆十年(1746)就任江宁知县,其间相隔已二十来年,袁枚自然也就没见过曹寅的儿子。据高颚序言,《红楼梦》在1760年左右已广为流传,但作者是谁,写的是谁家事一直是个谜。不过从卷首可知,作者原是“锦衣纨绔”亲历过繁华的人,后来才“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过起了苦日子。袁枚虽不认识曹寅的儿子,但曹寅是个名人,历任江宁织造,交游甚广,是个文学家,过着“每出拥八驺”那种奢侈豪华的生活,所以袁枚就认为《红楼梦》书中的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是曹寅的儿子曹雪芹撰写的《红楼梦》。江宁织造署是内务府的派出机构,是中央直属单位。曹的上司,也就是内务府的那些官员肯定比袁枚更清楚曹寅父子的情况,知道曹寅的儿子是一个叫曹颙,一个叫曹頫,两个都不叫曹雪芹。又因为曹寅的孙子没做过织造,所以内务府的人就不太清楚曹寅孙子的情况。就像您单位的领导,他可能认识您,但不太可能认识您家人。当《红楼梦》在乾隆年间“脍炙人口”后,内务府的人就会认为是曹颙或曹頫的儿子曹雪芹写下的《红楼梦》。敦诚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多多少少跟内务府有些关系,所以敦诚对曹寅父子的了解比袁枚更准确些。所以,敦诚认为曹寅的儿子不叫曹雪芹。他认为曹寅的孙子才是曹雪芹。敦诚在《寄怀曹雪芹》一诗的“杨州旧梦久已觉”句下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那么,曹寅是否有个孙子跟随曹寅在织造之任呢?%
l& h% T% Y8 ?! F
) K" k$ b/ Y7 N& _. q, |3 N
清亡后,清宫档案随之解密,以前敦诚都查不到的清宫档案,现在普通老百姓都能查看。据李煦给康熙帝的奏折,曹寅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二十三日辰时身故。曹寅病危时曾对李熙说:“我儿子年小,今若打发他求主子去,目下我身边又无看视之人,求你替我启奏如同我自己一样。”曹寅死时,他唯一的儿子曹颙(1689-1714)确实“年小”,才23岁。随后,曹颙接父职做织造,这并非皇帝的恩宠,因曹寅死时欠下一屁股债,皇帝是要他父债子还。但到康熙熙五十三年(1714)冬,曹颙出差时病死在北京。康熙命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在曹寅名下接着做织造。康熙五十四年(1715)曹頫的谢恩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求倘幸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可见,曹寅的儿子曹嗣原来没有儿子,只有马氏生男孩,曹颙才会有儿子。也就是说,曹寅生前唯有年幼的儿子,而没有孙子。“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这句批注明显是错误的,此句批注也恰恰表明敦诚根本就不认识曹寅的孙子,就像袁枚不认识曹寅的儿子一样,都是猜,只不过袁枚猜曹寅的儿子是曹雪芹,而敦诚猜曹寅的孙子是曹雪芹。
- F+ N8 v5 t4 f- z: Z
8 U& R4 ~/ X, \+ G+ G
k) b)
g \$ v+ H* {
从曹寅家中没有曹雪芹,《红楼梦》不避寅字讳,袁枚不认识曹寅的儿子,敦诚也不认识曹寅的孙子可以推出,《红楼梦》中的曹雪芹跟历史上的曹寅没有关系。
http://s11/mw690/001nTN6mgy6RNk75J6aba&690
由于《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作品,由于“石兄”成为作者代言人,所以在《红楼梦》还没有解开之前,《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乾隆五十六年(1971年),程伟元在程甲本《红楼梦》卷首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嘉庆《绮梦红楼》的作者兰皋居士说:“《红楼梦》一书,不知谁氏所作。”乾隆间人陈镛在《樗散轩丛谈》中说:“或言是康熙间京师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不过大多数人倒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作者是明珠,或是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g( U0 d8 f$ s3 W0 c2 }& N3 z
, X5 F4 ?$ S/ j9 H1 f/ c/ c" E
0 A! r' S) l8 U( C! V
乾隆年间的文学家袁枚说:“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随园诗话》卷二)袁枚认为,曹寅的儿子曹雪芹写自己亲历的繁华旧梦,并且认为,金陵织造隋赫德之园(袁枚购后改其名为随园)就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A# E/ U) I& C5 o# ]: J, p, A
6 H& o$ }$ d+ ~2 x% P& c1 I7 ~
乾隆时的宗室诗人敦诚著有《四松堂集》,内有“寄怀曹雪芹”一诗。诗云:“- g' a" p, E. w, [
2 m" S& v0 D' K* n
) K" k$ b/ Y7 N& _. q, |3 N
- F+ N8 v5 t4 f- z: Z
8 U& R4 ~/ X, \+ G+ G
前一篇:试问苍穹,谁主沉浮?
后一篇:民风朴实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