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生碎语  二

(2010-06-06 22:32:41)
标签:

杂谈

 

然而,自古书生也常常表现出丑陋的一面。最能代表其丑陋的一句话,就是“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们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出售,就是为了得到帝王赏识,待价而沽,谋取私利,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毫不相干。

孔夫子曾经满怀理想,周游列国以求一售。最终没有人欣赏他的治国之策,他只好回到家乡传道授业解惑去了。但孔夫子的出售是有原则的。他曾说:“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耻也。”他希望把自己的文武艺售给有道之君。如果在有道之君治下,还处在贫贱的地位,那是耻辱,因为没本领可贡献;如果把文武艺售给无道之君,从而得到富贵,同样是耻辱,因为那样无异于助纣为虐。所以,孔子说:“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然而,多数读书人并不能做到孔夫子要求的那样。他们片面理解了孔夫子说的“学而优则仕”,抛弃了“邦有道”这一入仕的前提,不论有道无道,以售出为终极目的,以富贵为最高追求,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一批没有灵魂的人,至少是浑浑噩噩的人,丑态百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帝王的买,其实是威逼利诱兼施的,前举明成祖对于方孝孺就是。能顶住威逼利诱,不改其志,坚持操守理想的只是少数。在帝王的威逼利诱下,读书人被收入笼中,成为帝王的奴才、帮凶、宠物、装饰品。唐太宗曾经私下登上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来,不仅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一些读书人,把仕进作为光宗耀祖、改换门第乃至进身敛财的阶梯,把金榜题名——文武艺得以出售,当作人生最得意的事。

作为家天下的君主,从来不掩饰他们的目的,甚至炫耀他们的手段。因此宋真宗的《劝学文》中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句子。多少读书人把这句子当成座右铭,奉为信条。试想,一心只为黄金屋而读书的人,会有什么远大理想和天下之志?

明朝曾任内阁首辅的高拱,是一位大政治家。他和徐阶、张居正等先后柄政,实现了明代的嘉隆万中兴。作为一位匡蔽扶危,救时济世的大政治家,他对于宋真宗的《劝学文》可谓深恶痛绝。他写道:

偶遇一学究,见其壁上有宋真宗《劝学文》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予取笔书其后云:“诚如此训,则其所养成者,固皆淫逸骄侈、残国蠹民之人。使在位皆若人,丧无日矣。而乃以为帝王之劝学,悲夫!”高拱《本语》卷之六

高拱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对那些以追求黄金屋、颜如玉、千锺粟为目的的读书人和以此诱骗读书人的帝王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尖锐地指出,按《劝学文》为方针培养出来的必然是淫逸骄侈、残国蠹民的人。如果在官位的都是这些人,国将“丧无日矣”。一个家天下之君,任用残国蠹民之人,其灭亡是必然的。然而,在君主制之下,“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从根本上说,帝王要的是奴才,读书人要得是利禄,因此,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君主,都几乎无法真正逃出这一怪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