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明到清(三)

(2006-12-19 17:44:31)

海利,一曰购西铳以资战守。”[1]不管毕方济本人还有什么其他目的,看来他“仰佐中兴盛

治”是出于诚心的。但是,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是在将西方的价值观向古老的东方文明中灌注。按照他所提出的模式,将会全面吸收当时的科学技术,将会兴办与西方同样的矿业,将会开展与西方同样的贸易。这无疑将会使中国出现一番新的景象。崇祯皇帝对这类建议采取了开明的态度。他同意徐光启的请求,让罗雅谷(Rho, J)、汤若望(Schall, J-A)等“以其新法相参较,开局修纂”历法[2] “指挥督造战炮”。他“旌汤若望勤劳,赐金字匾额二方,一嘉若望才德,一颂天主教道理真正”,致使“住澳之西国官绅士商,鼓乐放炮,排导欢迎”。崇祯皇帝还下令再次开放了海禁,并让刘若金伴住毕方济于海上,“商议澳舶事宜”。[3]如果历史假以时机,崇祯皇帝的这些做法是可能产生深刻影响的。

整个明朝时期,文艺复兴浪潮全面席卷欧洲,欧洲社会普遍发生变革。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欧洲宗教界中反对路德新教改革的势力成立了耶稣会,他们致力于复兴天主教,努力把自己的势力向海外拓展。耶稣会士把兴办学校、传授科学技术等作为传播宗教的手段。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1582年(明万历十年)来到中国澳门,1583年来到广东省香山县。他以“易佛补儒”之说打入中国上层社会,以他拥有的自然科学知识与中国的知识分子接近。

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学技术几乎包括了可能的各个领域,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测绘学、机械制造学乃至于音乐、绘画、文字拼音等等。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7月,耶稣会士比利时人金尼阁(Tyigault, Nicolaus)等人在教皇的支持下,携带7000部西文图书来到澳门,除宗教图书外,大部分都是有关科学技术的图书。其中就有哥白尼(Copernicus)的《天体运行论》、开普勒(Kepler,J)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虽然这些图书未能全部译出发挥影响,但也足以显示西学东来的强劲态势。

问题在于,为什么当时西学可以在中国传播,可以被中国知识分子接受?

这就需要我们回过头来考察中国当时的情况,考察中国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一种外来文化传入,如果接受地不具备适当的土壤和接受条件,这种外来文化是无法立足的。西学东渐之所以成为可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本身。具体地说,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面临转型的边缘,中国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动力提出了接受新鲜事物的要求。西学东渐是中国科技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即相对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实学思潮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的逻辑发展。

明代传统的科学技术,虽然还没有发生重大的革命,但当时几项重大的科技成果在中国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表明中国科学技术在原有轨道上的发展走向成熟,向新的突破点的逼近。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伟大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百科全书,全面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科技水平。明代当时已经采用火药爆破法开矿,用竹制管道排放煤矿中的毒气;使用焦碳炼铁;在冶金中广泛采用活塞式木风箱鼓风;用木铁结构机车运送矿料。在纺织等行业的手工工场中,机械使用已经很普遍,手工制造的机械已经相当复杂。中国和欧洲在手工技术方面的水平是相近的。在传统医学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一些材料被200年后的达尔文用来证明他的物种进化理论。王履《医经溯回集》指出了瘟病与伤寒的区别;吴有性《瘟疫论》对传染病作了专门研究;陈实功《外科正宗》说明当时已经能吻合切断的喉管。嘉靖年间,为预防天花,已经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在音律学上,朱载育以其新法密率实现了十二平均律的推算,它影响了整个近代音乐的发展。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对熔岩地貌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的研究。算盘的广泛使用,《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和《算法统宗》都标志着计算技术的进步。





[1] 黄伯禄《正教奉褒》第一七叶,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慈母堂铅印本。

[2] 《明史》卷三二六,〈意大里亚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8册第8439页。

[3] 黄伯禄《正教奉褒》第十七-十八叶,同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