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手法让你花了眼——以“以动写静”为例

(2007-01-03 10:15:42)
分类: 西林的教学进修日记
 “以动写静”这个词的含义,从下边就可以看出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得生动精彩是因为: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山似银蛇在舞,原如蜡象在奔,以静写动,构思新颖独特”。
 但是你看了下边相关的的几个说法,头也许就大了:寓静于动、寓动于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于动中看到静、化动。
 更有让你头大的呢!其实以上的“静”的基本含义还是“静止”。但是有人还把此中的“静”理解成“安静”的“静”。请看:高考题在分析陆游的《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提供了个选项:"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以,手法巧妙。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
 如下边的话:“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景象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的“静”分明就是“安静”的意思。 
  再举一例:有人分析《听潮》时说“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的写法以及以的描写手法。”
  有学生答题分析王维的山水诗《鹿柴》时这样写到:”“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选取了最能表现鹿柴山林景象的两个细节来刻画景物特征--前两句写空山人语,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愈见空山之寂。后两句写深林夕照,突出了它的清幽。充满着恬静和空灵的诗趣。夕阳的火红与青苔的绿色,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诗中形象具体,把鹿柴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如鸣耳际,如在眼前。这不是一般的画,而是“有声画”,显示出王维画家的才能。”
  类似这么多术语的说法大量的充斥于语文课堂和试题答案中。
  这样胡乱使用的状况又怎能不让人花眼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