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劝谏》这个题目是我给取的。(原文和相关试题及答案附后。)思考的问题有二。一是文中的“公笑”的含义,二是文中“命”和“明”的意思。
景公为何发笑呢?古人不写其心理活动,这也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传统。我小时读书对心理描写就纳闷,认为不可理解,作者你怎么可以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呢?看来我是传统人了,骨子了就是,怕现代不起来呀。到稍长一点,才见识到西方小说动则上百上千上万字的心理描写。
话说回来,原文景公笑中有对晏子话中有话的惊醒,也有对自己的解嘲的意味。大概正是因为景公还没明白吧,所以晏子还是讲了他的救济百姓的建议。
第二个问题是“寡人闻命矣”中的“命”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中是没合适的解释的。它的意思应该是“教导”“告知”。全句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君臣二人倒也默契。
至于文中的“明”是说明、阐明的意思。最后两句中的“其”分别指代晏子和景公。
附原文和习题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齐人固善“盗”乎(
)
④叶“徒”相似(
)
⑤天不寒“乎”?(
)
⑥“逸”而知人之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4、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2分)
答案:
1.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仅仅(解释成“只”也可以,但“徒然、白白地这两个解释不妥。)⑤吗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2.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②奇怪呀,天下了三天雨雪还不寒冷。
3.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4.具体答案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