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启: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的重点与路径
(2020-07-23 17:31:58)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言论转摘 |
转摘:
在中小学校里,校长权力最大。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校长的权力运用不当,就会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有个好校长,是教师们的幸运,更是孩子们的幸运。校长管理学校,是专业性的活动,并非人人都能胜任。一个不懂管理、不懂教育的外行,是管不好一所学校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做好。校长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校长的专业成长包括什么?如何促进校长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专业化的过程,校长的专业成长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专业知识涉及“知不知”,专业能力涉及“能不能”,专业精神涉及“愿不愿”。人往往是先“知”而后“能”,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不愿意干事,没有干事的动力,最终也干不成事。所以,想干事
+ 能干事 = 干成事。
校长首先要“想干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政绩观,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投入到管理中去。如果自己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就会贻误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管理神圣,不可亵渎,管理影响很多人的未来,校长对于管理工作要有敬畏之心。
校长还要“能干事”,根据我国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我国中小学校长要做好六项专业职责,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六项内容要求校长既要“懂教育”又要“懂管理”。
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要坚持育人为本,而不是“分数挂帅”。要为学生的“一世”做准备,要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关键素养,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等,而不是只为学生的中考或者高考这“一时”做准备,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庸俗势利。校长要做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行里手,引领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校长要有正确的管理观。校长做的是“教育管理”,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为育人服务的,不能为管理而管理。管理不是为了把师生管住管死,而是为了发展人解放人。校长要做现代校长,要具有现代精神,要做“现代管理”,即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要求实事求是,具有科学精神,不是有权就任性,不是乱作为;民主管理反对专制,要求师生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校长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民主的基础上决策,而不是独断专行、专制霸道;依法管理反对人治,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管事管人管钱,而不是随意随性而为。
加速校长的专业成长,路径有三:
一是政府增强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精准提升校长专业素养;
二是通过校长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通过校长评价制度改革,用好评价这个指挥棒,促进校长专业成长;
三是校长自身要勤于学习与反思,校长要多读书,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反思使理论与实践互动互惠,使自己快速成长。
母校情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逝,三年时光在指尖悄然划过,那个热烈而又炙热,紧张又满怀憧憬的夏天仿佛就在昨天。也许我与秦一并非一见惊鸿,那踏入校园的脚步也并非如此雀跃与坚定,但站在当下回溯过往,这三年时光却带给我真真切切的成长。从入校门开始纵贯了广场的劝学竹简,也纵贯了我三年的学习时光;横跨竹简的劝学桥,也勾连了我这三年的现实与梦想。三年看似很长,却往往来不及说再见;三年也许很短,却教会我很多很多。真的忘不了,劝学桥边那三年。
初入学时的种种不适应很快被紧张的军训所带来的疲累感取代,汗水浸湿的衣服,晒得红红的皮肤让我记住了那个初秋,同样记住的还有操场上一阵阵嘹亮的歌声,一声声爽朗的大笑。老师对我们说:“以后啊,比这难的时候多着呢!”现在想来,正是那段时光给予接下来的日子更多温暖与力量。
记得哈佛校训中有这样一句:“学习的痛苦是一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我的高中学习确实有一个“痛苦”的开始。或许是来自周围的聪明大脑的智商碾压,或许是第一次离开家的思家情切,又或许是内心的一丝迷茫被放大,开始的一个月我陷入了愁苦状态。也就在那时,我开始懂得一个词的重要意义:朋友。那是遇到难题时互相解答的温馨,是迷茫时倾吐的对象,是共同许下的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三年中我遇到了很多朋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我不曾了解过的闪光点,我们在与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借鉴,一点点塑造着更加美好的自己。从此,有人陪你开怀大笑,有人陪你共赋诗书,在前行的路上,我们相互取暖。
拥得益友,亦有良师。温柔体贴型有之,幽默风趣型有之,严谨钻研型有之。那是为了帮同学解答问题延迟午饭、拖延回家的她;那是深夜为同学选题的他;那是起个大早为同学批改作业的她……还有广播里语重心长的声声叮嘱,操着口音的句句叮咛。三年来,一位位老师乘风破浪为着我们的一帆风顺,悉心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伴我们从稚嫩的小苗一点点成长为青葱的树木。
记得这样一句话::“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不可否认,种种原因影响下,中考后很多同学远走他乡,学校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但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感觉到,我的老师们珍藏秦一中荣光的同时从未曾懈怠过一分一秒,他们不知疲倦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毕生之学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他们秉持着“教书育人”这个再朴素不过的目标,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一往直前。犹记高考前的那几天,班主任老师总是早早坐到讲桌前,静静地陪着我们,在那种静默的陪伴中,我们都感受到一种力量在默默地支撑着我们,克服焦虑紧张。还有那些深夜夜谈,那些鼓舞激励的话语,必将终生难忘。
人有情,景亦有情。犹记得通向高一楼的小路旁的枫树。夏天时绿的那么干净,那么热烈,我总觉得是长满了一树的星星,入秋时整树是渐变的颜色,绿橙红交织,到了深秋便是浓烈的火红,我永远忘不了我一次次仰望它们的心情。操场后面的那片湖水,常常使我想起梭罗的《瓦尔登湖》,心情不好时去湖边走一走,那波光粼粼的平静水面会理清一切烦杂的思绪,真正获得心灵的洗礼。它像一个倾听者,更是陪伴者。
心灵需丰盈,口腹亦需满足。不得不说,我确实被秦一的食堂惊艳到。家人都说食堂的饭几天就会腻,可我在梦中都想回食堂再吃上几顿。在体育课精疲力竭后,在做完数学题大脑缺氧后,食堂的饭总会给予我最温暖的感受,最减压的感受。还有端午节的粽子,立冬的饺子,食堂阿姨的暖心微笑,足以。
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三年时光逝去,那些怀疑与不确定都已烟消云散,而那些美好的瞬间会被每一个曾经哭过笑过努力过的人藏在心底,而我深深地感谢这些美好,感谢那些人,感谢这座校园,在我最好的少年时光里给予我最好的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