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勤奋和努力
(2020-07-05 17:18: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言论转摘 |
转摘:
萌萌君最近在读俞敏洪老师的新书《我生命中的那些日子》,书中有一个桥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19年圣诞节的时候,俞老师和儿子、女儿一起去日本旅行,在飞机上,他们探讨起一个话题——努力。
人这一辈子,怎么过都是过,为什么要那么努力?
书中写道:人生努力的好处,在于你能够得到更多的自由。
路上和孩子们探讨“努力”这个主题,我说:人为什么要勤奋和努力呢?因为通过勤奋和努力,你就会拥有更多的资源,比如你可以挣更多的钱和拥有更多的才能,这些资源就能扩展你的生存空间,你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或者工作,也不用担心身无分文,穷困潦倒。而空间的扩大,意味着身心变得更加自由。
总而言之,努力不是目的,挣钱不是目的,读书本身也不是目的,我们做一切事情,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身心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自由,让身体能够自由行走,让心灵能够自由翱翔。——
俞敏洪《我生命中的那些日子》
关于人为什么努力,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有更远大的前程,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实现理想,为了获得成功,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为了人生更加精彩。
而俞老师这本书反复提及的一个观点就是:从更深层次的意义讲,努力本质上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
这种自由既包括物质层面的自由,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自由。
这份对自由的追求,在过往的岁月中,也指引着俞敏洪老师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书中写道:从北大毕业的时候,我是有机会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也就是我可以沿着仕途这条路往上走。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在北大的熏陶中,在徐霞客的熏陶中(徐霞客和俞老师都是江苏省江阴人),有了对个体精神自由追求的彻底信念,我要选的生命状态,一定是尽可能不受任何限制的生命状态,所以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北大当老师。因为在北大当老师,一个礼拜只要上八个小时的课,剩下来的时间都是你的。而且北大是一个有自由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地方,刚好符合我的环境诉求。
后来出来做新东方,即使是为金钱所迫,但是其实也是为了追求更大的自由。我意识到北大这个地方,虽然给了我精神滋养,但是我必须寻找更大的地方。后来发现做新东方这件事情,到今天为止,尽管给我带来了更大的责任,但也给我带来了更大的自由,从经济的自由,到精神的自由,到人生的自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坚持做新东方的一个重要原因。——俞敏洪《我生命中的那些日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或许是一个过于抽象的奋斗目标,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对自由的追寻和向往又似乎无处不在。
远的不说,被誉为“人生最大谎言之一”的高中老师口头禅“你们上大学之后就自由了”就是如此。
这句话是非真假且先不论,但是确实让人有一种“高三总能熬出头”的希望,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也成为支撑很多人寒窗苦读的动力。
再说文艺领域,位列各大影史排行榜NO.1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虽然是“希望”,但何种希望能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共鸣?
答案就是自由。
安迪雨夜逃出监狱仰天长啸的画面永载影史,而他与老朋友瑞德在太平洋海滨的重逢更让人感受到自由的无限美好。
梅尔·吉布森主演的永恒经典《勇敢的心》讲的也是自由,男主人公威廉·华莱士受刑前那句“freedom”堪称影史最催泪和震撼的场面之一。
就连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海贼王》表面上讲述的好像是关于梦想的故事,但梦想背后的根基其实是“自由”。
冥王雷利问路飞:等你当上了海贼王,你真能统治这片大海吗?
路飞说:我不想去统治,在这片大海上最自由的人,就是海贼王。
正如这部动漫的经典台词所说:世代传承的意志,时代的变迁,人的梦想,这些都是挡不住的。只要人们继续追求自由的答案,这一切都将永不停息。
事实上,我们每一代人的奋斗,既是为了让自己的获得更大的自由,也是为了让下一代能拥有更多的选择的自由。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说: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们能够自由地研究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当研究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学、航海、商业和农业,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有权利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和陶瓷。
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奋与努力,造就了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与更大的选择自由,而这也是我们一路奋战的最根本的理由。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生这种最自由的向往,本质上是对生命局限的反抗,这种局限包括时间的、空间的、金钱的、环境的……
俞老师的新书《我生命中那些日子》有一句宣传语,叫“将每一个忙碌、充实的日子,累积成酣畅淋漓的生命”。
俞老师在书中对这句话做出了更具体的诠释:人来世界一趟不容易,前生不知道是谁,来世何往也迷茫,最好的就是抓住现世,过好这一生,让每一天都过得充盈合算。充盈合算不是胡吃海喝,不是敛财聚宝,而是让精神更加充实,灵魂更加舒畅,生活更加酣畅淋漓,工作更加从心所欲。——俞敏洪《我生命中的那些日子》
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所以我们都渴望去看更大的世界,拥有更丰富的体验,希望能不受金钱的约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憾无悔地过这一生。
如果我们把人生的自由比作一幅拼图,那么今天每一分的勤奋与努力都在把这幅拼图变得更完整一点点。
这幅拼图未必一代人可以拼完,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拼图上的大江大河,山川美景,也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我想,这就是我们克服一切,努力奋战的真正意义吧。
最后,萌萌君衷心地为大家推荐俞老师的新书《我生命中的那些日子》,真的超励志,也超有启发性。
人生陷入逆境的时候,人生迷茫的时候,人生感觉撑不住的时候,人生想不通的时候,人生不想努力的时候,读俞敏洪老师书总是有妙手回春的神奇疗效。
人生不想怂,就读俞敏洪。
这已经是几代人亲测的结果,相信这本书也不会让你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不仅适合学生读,还很适合家长读,前者能被点燃,后者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你问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就是活得通透的结果吧。
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既要不懈努力,同时也要与生活和解的。
正所谓,用勇气改变你能改变的,用平静的内心接纳你不能改变的,并用智慧对两者进行区分。
就像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很多人的人生节奏和规划都被打乱了,工作和生活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挥之不去的阴霾弥散在人们的心头。
最致命的是,这种困难属于一定程度的不可抗力,你想改变,却感觉无能为力。
在书中,俞老师借由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感慨道:
人生的幸与不幸,很多时候都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我们只能顺天意、尽人力。顺天意,就是遇到任何事情都随遇而安,着急也没用;尽人力,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尽自己一切努力让事情变好,不能随波逐流,不要轻易放弃。——
俞敏洪《我生命中的那些日子》
这种既努力奋进,又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起伏的态度,或许就是我们在为自由而努力的道路上,不被生活击倒、达观进取的不二心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