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
(2020-04-10 14:52:05)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言论转摘 |
转摘:
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以前的旧信念慢慢被换成一个全新的,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美]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
01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人与人之间的性格、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反应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并非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而是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认为人的成功是由天赋和智商决定的,并对挑战性的任务持逃避的心态,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
与之相反还有一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它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也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提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叫卡罗尔•德韦克,她在数十年成功的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并将其写成《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
她认为,固定型思维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脑波显示,他们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他们在得到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没有展现出一丝兴趣。即使他们的答案错了,对正确答案也毫不关心。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关注可以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有很多被我们称为天才的人,都曾被权威人士判定为没有未来。比如,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等。根据一次分数立刻做出的评估,对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更不要说去了解他们在未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了。一次评估就定终生的这种想法,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产生了紧迫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快速、完美地取得成功。当自己的一切在每时每刻都面临危险的时候,谁还会有慢慢成长这种奢侈的想法呢?
也就是说,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地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还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问题:如果成功后你会变成一个重要人物,那么不成功的时候,你又是什么呢?
答案很可怕。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而言,失败会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成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对其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他们修复自尊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一种是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失败虽然很痛苦,但不会给失败下定义,也不会被失败下定义,他们会把失败当成拓展、经历和经验,他们会认为改变和成长有很多种可能,通往成功的道路自然也就有很多条。
02
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正确的教学方法,人们可以成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本杰明•布鲁姆是一名杰出的教育研究人员,他对120名不同职业的杰出成功人士进行了研究。这些人在童年时期并不出色,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天赋,更无法凭当时的能力看到未来的成就,是他们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投入,加上旁人对他们学习上的支持,才得以使自己登上人生的顶峰。
布鲁姆总结说,经过40年对美国以及国外的校园学习的透彻研究发现,如果说一个人能学会什么东西,那么世界上其他人也都可以学会,只要在此前和当下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身体技能也是可以培养的。例如,在NBA打球的蒂尼•博格斯只有1.6米高;独臂棒球运动员皮特•格雷打入了大联盟;本•霍根姿势不够协调,却成为了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之一……许多天才型选手都没能做到的事情,这些矮小、不协调甚至“残疾”的运动员却做到了。
同样,谈判技巧、领导才能、管理才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习得。为什么现如今在职场上充满了需要不停认可、不愿接受任何批评的员工?经过研究证实,即使对象是成年人,正确的反馈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反馈?公司不应该因为员工一个绝妙的想法或者聪明的行为而给予奖励,而应该因为员工具有主动性、能够解决难题、不断奋斗学习新技能、不惧挫折并坦然接受批评而奖励他们,甚至因为他们不需要频繁的奖励就能好好工作而奖励他们。
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反馈也很重要。表扬孩子的智力和天赋,会让孩子在此后遇到困难时对自己产生怀疑。因此,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才会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办法。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时,如果措辞不当,也会毁了自家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听到父母给予别人诸如“她真优秀,是个天才”“他蠢死了”等固定评价,会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转而想道:她优秀是个天才,那我是什么?他这样做蠢死了,那我呢?
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也会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息:如果你能按我们的条件成功,我们才爱你。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了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理想目标,他们其实是要求孩子符合一个聪明、有天赋的“模型”,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价值。他们没有留给孩子犯错的空间,也没有留给孩子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孩子自己的兴趣、性格、欲望和价值受到了压抑。结果反使这些孩子变得叛逆和不求上进。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优秀的教师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他们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摒弃评判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我会来教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的能力”。
03
认清思维模式的局限与价值
有没有可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实际上,每个人的确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如,我的美术才能是固定的,但智商是可以发展的;我的个性是固定的,但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在某一个领域里,你持有哪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你在这个领域内的发展。
《终身成长》一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还指出,“自己已经具备成长型思维,而且一直都有”这是一种误解。她发现,人们经常会把成长型思维与灵活、开朗、乐观这些品格混在一起。然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同时具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这种情况会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纯粹”的成长型思维是不存在的。
当然,如果你喜欢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是什么,你也可以坚持你的方式。但同时,你必须要了解固定型思维的缺点。可能在某个领域,你因为低估了自己的才能而失去了好机会;而在另一个领域,由于自认为有天赋可以带领自己走向成功,反而破坏了成功的可能。
在固定型思维中,一切都是为了结果。如果你失败了,如果你不是最好的,那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成长型思维则是为了个人的良好发展,能让人们在不计成果的情况下去评估自己所做的事,他们会着手处理问题,计划新课题,致力于重要的工作。也许他们最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很多成长型思维者并没有想过要攀上顶峰,他们能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点不免有些讽刺,很多固定型思维者渴望达到的顶峰,往往却只是很多成长型思维者从工作激情中带来的副产品。
那么,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诚然,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改变。
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成长型思维是改变的起点,但你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04
实现思维模式的转换
怎样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第一步,接受。上文说到,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混合者,所以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要去接受它的高频率出现,以及接受它在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当你了解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原因和时机时,不要急着去评价,先观察一下。
第三步,命名。给你的固定型思维起个名字。像对待一个朋友似的,逐渐将它与自己分离。
第四步,教育。教育它,并邀请它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第五步,成长型目标。当你已经制服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接下来,为了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你需要设立成长型目标。比如问问自己:对我来说,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固定型思维很容易被触发,当我们面临挑战、受到批评或者处境不如意时,就会陷入不安或者自我防卫的状态,这种自然的反应会抑制成长型思维。
因此,《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建议,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什么时候会出现、如何给自己带来威胁感并开启自我防卫,而且还应学会回击这种“人格”,当你在追求一个富有挑战的目标时,要能够说服这种“人格”与自己合作。
来源:优教育
前一篇: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后一篇:新课程下高三复习教学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