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二轮复习要做好的几件事

(2020-03-05 11:58:19)
标签:

教育

转摘:

据以往的高考时间轴来看,目前是正二轮复习阶段。但由于疫情肆虐,即使是高三考生也只能封闭在家,但停课不停学,此时的高三生更要稳定心态,积极展开二轮复习,如此方能不因疫情而耽误高考复习。停课期间,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点准备二轮复习。

1.重拾遗忘知识点

高考一轮复习重基础扫描,而二轮复习则不能像一轮复习那样全面细致,时间上也不允许。二轮复习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若在学校中老师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停课期间,同学们需快速培养自身归纳总结的能力,首先回顾一轮复习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综合运用能力还非常薄弱。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2.搭建知识结构体系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同学们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有的同学会直接把别人建立的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拿过来用,实际上,这样做对你的帮助并不大,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梳理知识的维度、思路也不同。因此,这个阶段同学们要结合一轮复习的成果,或以章节目录为维度,或以知识模块为维度,梳理知识脉络,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3.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

抓住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像一粒粒珍珠,散乱地堆在那里,我们是不好把握它们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它们就成了项链,随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们都能很方便地把其他的珍珠带起来。

贯穿前后的问题就是线,课本相关知识就是珍珠。在二轮复习阶段,我们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以及把珍珠串成项链的能力。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

4.提高做题效果

在二轮复习阶段,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学生必须多思考,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怎样思考?

第一,在题目拿到手后,首先思考它属于哪种题型。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审题时有哪些技巧,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通过题型归类、方法归纳,从每一个题中都有所收获,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自己以启发。

第二,多比较。经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识选择和参考答案是否一致。

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一定要搞清自己错在哪里,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是题型特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方法不熟悉。弄清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只关注分数,只满足于知道这个题目答什么。

第三,多总结。多关注自己在做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些对自己答题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从阅读习惯到答题顺序,从思维模式到语言组织,在平时做题时都要注意去观察自己有无缺陷,并注意在做题时寻找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

5.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方法往往是理性的,习惯则带有感性的特征。在平时作业时,由于时间比较充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性答题。但考试时尤其是高考时,由于有时间限制,特别是带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许多学生在答题时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习惯答题,许多老师平时强调的东西根本来不及想。

解题时务必冷静对待,步步为营,再复杂的问题在科学的应试解题方法面前都将如履平地。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把之前老师的要求转化成自己的答题习惯,要形成一拿到试卷就不自觉地朝老师要求的方面去做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让平时积累起来的经验在考场上发挥作用。



二轮备考四个误区和七个策略!

——抓住二轮复习等于抓住高考!
        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转眼就剩七十多天了,高考二轮复习已经开始,很多人都说:“把握住二轮复习,就等于抓住了高考分数!”既然高考二轮复习如此重要,那么该怎么备考二轮复习?二轮复习需要避免哪些误区?小编给大家整理好了,决战高考,你一定可以的!
        二轮复习四大误区及对策
        1.做得多,做得晕
        在二轮复习阶段,有些考生在老师引导的复习外,还购买了大量的复习资料,没日没夜的做题,可是效果缺不尽如人意。
        对策1:
        首先,学校提供的复习材料,都是多年经验中挑选、使用的,可以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哪怕只做这些题,每题用心做,题题都整理,也会有看得见的提高。
        对策2:
        其次,这阶段,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应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知识点、典型例题的掌握和研究中,应避免盲目的题海战术,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2.囫囵吞枣,学而不思
        二轮复习中会有很多考试、练习和作业。很多考生做了不少题目,提分效果却令人不满意。
        有人以为知识点已经掌握了,可是遇到题目仍不知考查哪个知识点,感觉不到试题中出现的典型例题的变形,此时,新鲜感可不是好东西。
        有的同学做题,做对了,不去归纳;做错了,不去反思,缺乏总结、归纳、思考这个做题后很重要的步骤。
        对策:
        在做题后,发现探究它背后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思考,将学习“加入自己的注解”,熟悉考点、例题,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次轮复习中实现成绩上的飞跃。
        3.心理紧张,遭遇“高原”
         二轮复习中,考生任务重、压力大,身心都非常疲劳,从而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进步缓慢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
        此时,考生感觉自己的复习遇到了瓶颈,怎么使劲分数也不见提升。导致心理焦虑、情绪失落,丧失学习动力。
         对策1:
        考生要有信心,坚信阳光就在风雨后。走过“高原”,学习效率和成绩还会提高,不要丧失信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对策2:
        多与同学交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讨论学习中解决问题,拨云见雾,早日走出“高原”。
        对策3:
        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给大脑和身体足够的呼吸空间,注意劳逸结合。考生可以抽出部分课余时间,跑跑步、做做操、跳跳绳、散步快走都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放松身心。
        4.好高骛远,忽略基础
        大楼越高,需要地基越深;分数越高,需要基础越牢。
        有的同学平时成绩不错,认为基础知识太简单,不必再花费时间复习了;有的同学对自己要求高,总想研究难题、怪题,挑战高难度;有的同学则觉得老师讲课节奏太慢,自己都会了,不用再听这些基础知识了,然后闷头复习,不爱听课。
        存在以上情况的同学,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基础不牢,白白失分的情况。
        对策:
        仔细听课是王道。紧跟老师的思路,难题经过老师的剖析,可以获得简单思路;简单的题目,可以跟着老师的步子归纳总结,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从而让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优生的基础知识一般掌握得不错,二轮复习阶段,一定不能只追求偏题、难题、怪题,应该切实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尽力拼得更多的基础分,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二轮复习备考攻略
       一、研读考纲,把握方向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根据各科的不同变化及考纲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制定适合自己实际的复习方案。以考纲为导向,以课本为蓝本,以练考为抓手,以反思为常态,及时归纳、总结、整理、提升,让知识入脑,让能力上手,向落实要质量。
        二、回归课本,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 回归课本,不是把课本再看一遍,而是对课本中概念、原理、规律、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进一步巩固和内化。以构建知识框架为要务,以梳理知识间联系为根本,理思路,强基础,促能力。
        2. 浏览课堂笔记,归纳总结知识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3. 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梳理知识与强化练考相结合,限时练考,提高解题的时效性。及时分析总结,巩固复习练考的成果。
       三、透析高考,探索规律
        对近年来的全国卷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考生必须落实好三件事:
         一“做”: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有助于考生在二轮复习中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的做法;
        二“比”: 比较近年全国卷及各地卷,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三“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四、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1. 定期翻阅自己的错题档案,防范类似错误出现,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反复推敲,强化演练,摸清摸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异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 利用一月多的时间进行专题和题型复习。 把侧重点放在解题思想与方法的训练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五、规范答题,保质保量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不做,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六、反思考练,稳扎稳打,形成考试体系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
        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系点的,一般的解题入手方法不外乎为顺着题意来,或者以寻求的结果为出发点逆向推导。
        所谓的考试体系就是构建在考试时第一遍的做题思路,到这时候可以减弱我们研究题目本身知识点的比例,加强研究做题第一思维的比例,通过同类型套题来总结和调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归纳其中解答的思维共性,是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取分数的。
       七、调适心态,喜迎高考
       在二轮复习中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就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平时多与老师交流,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信自己,笑口常开,这些对保持好的备考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和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考生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这时提前有应对成绩波动起伏的准备,还要有应对“高原现象”“舌尖现象”的准备。
        其实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会有多大的提高与下降,一次两次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应学会调整心态。
        总之, 高考复习课不仅要求考生要有科学的备考方案,正确的复习策略,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老师的指导下,攻坚克难,相信一定能迎来六月的艳阳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