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的成长之道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磨课的成长之道
李军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磨刀不误砍柴工
——关于磨课的质疑与回应
蒋智春
磨刀不误砍柴工
张祖庆老师在他的文章《老师,你敢上“裸课”吗?》中说:“当然,对于初入教坛的老师,适当的试教,是必要的‘入格’训练;对于走向成熟的教师来说,不试教,不仅是勇气,更是修炼的法门。”饮水思源,张老师对磨课与裸课的理性评判,应该是对自身专业成长过程的准确归纳与思考,他并不愿意误导读者。这一段话理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与深思,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作出审慎选择。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
周艳芳
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的自我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是对自我的反思,是改变自身的不足,是自我不断走向完美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发展既是当今现状的要求,也体现了个人生命的发挥与教育职业的特点。
既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又体现教师素质的提高,这是当今教育应达到的目的。社会信息化与学习化的特征,学生视野的扩展,也迫使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必须持续不断地发展。
教师的自我发展
一、什么是教师自我发展
发展,指“随时间的推移在人身上发生的变化”。但人所发生的变化并不是随时间的推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人是在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努力去达成。有人认为,教师发展即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其对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也有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期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这些定义,主要从目标或过程上理解教师发展,没有突出教师发展应有的自觉主动性,即“自我”。自我的本质在于对自身的主宰,是每一个有形个体的无形主人,突出了人作为“类”的个体存在的主体性。
发展作为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不足、消除原有的矛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人是悖论性的存在。“悖论是事物(精神)的自我矛盾,自我矛盾就是自我否定,它表明事物(精神)总是处在自我分化(异化)和自我整合(扬弃)的过程中,并且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圆圈’。这就是事物(精神)的自我发展。”即自我发展是一个不断分化整合的过程。它意味着生长、变化、生命,意味着个体主动发展。
自我以一种主体的我和对象的我的关系方式照射到自身。认识自我,必须把“我”二重化,形成“客体的我”与“主体的我”,或者“被思的我”与“目的的我”,它们之间充满矛盾,合目的合规律的实践不断扬弃不断解决矛盾,使自我不断发展。由此,躯体领会自身,构成自身并把自身改造成为思想的形式。
自我发展是以自我理解、反观自照为基础的。理解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理解同时是人的自我理解。理解者总是从自身出发与对象世界所建构的整体的意义关系,使理解者自身与理解对象达到视域融合。每个人必定在理解的同时进行自我的理解,他就是在理解自己的世界、理解历史与文化、理解他人中理解了自己,在其中汲取经验而获得自己经验的更新。“对存在者的理解就要走出存在者之外――走到(存在的)敞开处去――从存在的视域去察看存在者。”在理解中观照自己,那么对自我的反观就“像一束高能量的强光从生存的极限处射向生存之域,使生存之域变得透明、澄澈”,理解者的视域处在运动中的开放过程,它不断地变化着,扩展着,运动着。每一次的理解都会带来视域融合,带来视域的扩大,带来个人精神世界的扩大和人生经验的增长。
自我是一个过程,自我的显著功能在于对人自身的调节。我们很少希望面对自我中不满意的部分,而往往这些部分才是有意义的催化剂。只有主体对自身进行反思,加大自己的合理性行为并改变“被思的我”中的不合理成分,自我才会进步。教师的自我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教师自我发展的作用
如果说认识自我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那么发展自我则是人类本能的需求,教师的自我发展既表现了个人生命的发挥,又体现出职业特色。
人的生活世界,是意义的世界。寻求和获得意义,是人类生活的肯定。人类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存”,因为“意义”之光照亮了人类所把握的世界。自我发展赋予人的生命以价值和意义,是人的自我意义建构。自我发展以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命体验为根基和出发点。体验的过程就是内化和发展的过程,体验者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独特的领悟和意义;体验不但具有直观性,又具有超越性。体验是对经验升华和超越,对生存生命意义的把握――他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为什么活着,表现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在种种追求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实现、精神的超越。人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同时又是精神的存在,他在生命过程中意识着,体验着生命的目的、价值,将社会、他人、自我直接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中,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生命去领悟和体会;将过去、现在、未来集于一瞬,用敞开的自我去拥抱世界,使生命处于永不停息的创造和运动的状态之中。这种生命活动形态,是个体在当下的一种悟释、领会、观照。自我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是对生命的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是生命的本质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人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是使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生意义不断澄明的过程。
教师自我发展增强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特性的认识,是教师发挥才能、智慧的表现,也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教育活动是实践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价值选择和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主体要不停地理解、体认、反思和追问行为本身的意义,以超越自我,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舞台,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过程。教育活动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对世界上至高无上的生命与灵魂的教育,最直接地贴近“人”本身,贴近生命本身。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对生命的凝视和关注,是教师永远都不应放弃的职责和使命。对他人生命的关注和对自我生命的观照,使教师自身人性和生命充实、完善和圆满,使教师职业的“全部丰富性”得以形成和展现。
教师自我发展是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长期以来,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作为专业人士来看待,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他们仅有一些狭隘的教学技能,对教学及社会都缺乏研究与思考。而教师自己探讨自己的实践处境,思考并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学习、反思、研究进而创新所达到的自我改善,则充分表明了教师不受专业外势力的控制和限定,有权作出自主的专业判断。教师自我发展体现了教师专业自主性。教师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权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教师自我发展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给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文化多元取向的加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冲击几乎是革命性的。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培养人。新的培养观应是面向全体的、个性发展和谐的、持续而有个性创造的。人才的培养在教师,教师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教师是维系和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而且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运动的兴起,人们对教师的形象期待也更高更严。在这个知识高增长快运用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教师已不可能用一本教科书来束缚学生的视野,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不再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在学生面前早已丧失殆尽。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精神现象、生命现象,它便不止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从而陶冶人格和灵魂。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回应时代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素质。
教师的质量对教育改革、社会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家为提高教师质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提高师范教育的基础文化要求;相对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与加强教育实践;开辟多种渠道的师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尽管国家在此三方面为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作出了保证,但由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近1000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任务。而且教师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依靠短暂的学习与进修并不能一劳永逸。要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教师必须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每个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独特的。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远不止已经被教育专家发现、归纳和格式化的、编码为各分支的教育科学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积聚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教育经验中。就如伽达默尔所说,“我们关于法律和道德的知识总是从个别情况得到补充,也就是创造性地被规定的。法官不仅应用于具体事例中,而且通过他的裁决对法律(法官的法律)的发展作出贡献。正如法律一样,道德也是鉴于个别情况的创造性而不断得以发展的。”教育知识也如法律和道德一样,决不可能完全毫无遗漏地涵盖一切生活事实,总会存在有空地或漏洞。“只有通过知觉感觉到的才能体验到,而只有知觉到的才能被把握到。”教师就要有趣味和判断力,在不断应答环境的过程中根据整体对个别事物进行判断,对特殊、具体情况进行解决,教师是其实践的最终、也是最佳的裁决者。而教师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建构与合理性检验,需要教师从实践中,反复检视自己的行为,从教学经验的回馈中修正自己。
教师只有进行反观自照、系统地观察、反省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我,不断地质疑、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找出其不足并加以改善,才能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前一篇:寻找学校管理变革制高点
后一篇:人生八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