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教育需要新父母

(2015-06-26 16:35:07)
标签:

杂谈

分类: 言论转摘

醉太平·离乡(外一首)(紫荷看图创意/韵和阶前夜色诗姐)

新教育需要新父母

    ■梁占英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家庭高度的教育素养,再多的教育付出,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我们这所地处京郊的新学校,面临的挑战则更为严峻:学生之间闹矛盾了,父母会出面对人家的孩子大打出手;孩子摔倒了,父母不是第一时间带去医务室,而是拍照之后跑到校长办公室质问怎么办;因为担心雾霾污染,父母们会百般质疑甚至阻挠孩子们每天的体育活动……我们迫切感到——新教育,需要新父母。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引领父母成长,携手为孩子的发展奠基”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让父母们认识亲子共读的重要作用,我们邀请父母参与晨诵、午读、暮省的课程,了解孩子,走入孩子内心。我们规定,每学期开学之初,各班必须召开家校沟通会,与父母们一起制定班级愿景、推进计划,让所有的学生和父母明确学校目标,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在老师的引导下,父母们发现孩子的涂鸦里竟然有那么多内心的秘密,那么多心灵的渴望,那么多惊人的创造……他们学会了欣赏孩子的作品,学会透过作品聆听孩子生命拔节的声音。

    学校还持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把父母深度地卷入阅读节、读书日等活动,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表彰“书香家庭”,邀请榜样父母讲述自己的亲子共读故事。三年来,我们先后评出150多个书香家庭。

    面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的孩子的家庭,学校用各种方式引领父母们成长,开展给父母写便条、每周一封信等活动,分享孩子们成长中的故事,针对某一类共性问题和父母深入交流,帮助父母免除焦虑。帮助小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氛围,帮助中学生度过青春期、逆反期,帮助孩子们走过每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

    三年级的康老师在期末叙事中记录了这样的故事:没想到颁发给旭旭的“最具潜力奖”会让他的家人这么激动。这个孩子自制力比较差,几次和他父母沟通效果都不好。他奶奶还说:“我们不差钱,在北京有好几套房呢,我们孩子怎么高兴怎么来。”这次颁奖以后,奶奶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说:“真是谢谢老师,让我看到我孙子这么棒,以后一定好好教育。”真是父母改变一小点,孩子进步一大截。

    我们每一个班级都成立了“新父母委员会”,鼓励父母携手组织校外活动,尝试让父母走进课堂打造特色活动课程,邀请父母担任讲故事比赛、阅读展示等活动的评委、投票决定食堂招标……他们的深度参与,让学校更加蓬勃发展。

    从2013年起,学校成立了新父母讲堂,开始了“新父母培训”。从孩子入学前父母的准备,到入学后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孩子在家里亲子共读的方法,到孩子成长中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引导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到引导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在学校每月一次的培训中,获得了极大的成长。(作者单位: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 anlitougao@126.com

 

 

 

 

 

 

报志愿家长如何不焦虑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06/26/07/liuj150631_b.jpg

    CFP供图

    ■本报记者 杨咏梅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现在的高三家长一样,焦虑的是怎么才能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大学和专业,才不浪费孩子12年寒窗苦读考出的珍贵的每一分。

    当家长的,一般会从这几个角度帮孩子选专业——

    A.计算机专业好,以后好就业;

    B.金融专业不错,出来收入高;

    C.学航天吧,爸爸妈妈在这个行业同学朋友多,能帮上你;

    D.千万别学艺术,不靠谱,不稳定;

    E.师范类挺适合你的,你不是挺喜欢小孩子的吗?

    这几个家长常用的理由,来自近几年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个真实的故事。

    小A是一个男孩,成绩在一本和二本之间,父母认为男孩子学计算机好就业,进个大公司,稳定又踏实。于是孩子听父母的上了北工大。大学四年成绩平平,一直没找到感觉。大学毕业以后死活不愿意再按照父母的规划生活,到清华大学花两万多元报了个室内设计班,一年以后自己开装修设计公司,在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领域中干得非常轻松愉快。

    小B是个女孩,成绩偏上,一直是不让父母操心的乖乖女类型,高二时提出来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动漫系。她妈妈是北大毕业的,一听就给否定了:你一天画画都没学过,怎么考?这个专业以后就业什么样都不知道,别想了。后来孩子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拿到通知书时对爸爸妈妈说,如果家里需要我将来多挣钱,我可以去上,但我还是想学画画考北电动漫系。这次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一边报复读班,一边报画画班。这个零基础的孩子,成为画画班里最刻苦的学生,后来凭着扎实的文化课功底和绘画天分,轻松通过北电的三试,文化课成绩超过一本,成为那一届艺术和文化分双高的新生。现在是北电动漫学院院长的研究生。

    小C是个男孩,学理科,父亲在航天系统,说服孩子报了哈工大。孩子第一年四门挂科,第二年被哈尔滨的严寒冻出心肌炎,休学一年,第三年要辍学打工,坚决不念了,家长自然不同意,结果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小D是个女孩,靠文化课应该能上二本,但高三时提出来要艺考,父母一开始担心没有基础考不上,又觉得学艺术不靠谱,今后就业没把握。但孩子很坚决,家长就没坚持反对,后来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没有选择进体制内单位,很快乐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并开始考虑去英国留学。

    小E是我的女儿,一上高中就宣布要学文科,高三时提出来要学广告。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北师大毕业的,有师范情结,也觉得女孩子当老师挺好的,就特希望她考师范类,今后当老师,受尊重,有假期,而且肯定不会失业。

    这五个故事中的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意识到了选专业其实是选人生之路,都认为职业规划其实是从高中毕业开始的。但包括我在内的家长,都陷入了一个共同的误区:我们眼里的好大学好专业,是从“我们”的角度、“我们”的经验去找的,我们不懂如何甄别孩子的潜能和天赋,不会帮孩子找到最能发挥天赋的领域,不知道孩子迈出这一步实际上就开始构建一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了。

    一句话,我们大多看重的还是外在的成功而不是内在的幸福,即使意识到孩子未来的工作最好跟兴趣和天赋相结合,那也是基于粗浅的认识。我们发现自己其实不那么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科学、理智地为孩子开启一个高质量的职业起点,因为这是需要专业知识来支撑的。

    了解到人力资源专家罗赢的天性类型测试以后,我想到了我家阳台上的两盆绿植。原来是一个小盆景里矮矮的植物,后来叶子边长出很多小叶子,就顺手撸下来扔到一个空花盆里,几乎没怎么管它,没想到它越长越高,长到一米多高时还开花了,而且花期特别长,开得很舒展。

    原来,这种植物能长多高,取决于你给的花盆有多大、土有多深。我们家长眼中所谓好就业、收入高、朋友多、稳定、适合等标准,就像这个小小花盆里浅浅的土,很可能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花盆、多深的土,其实就是帮助孩子拥有舒展的人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起点。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浅望幸福-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法;40岁时的人,已经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想法;60岁时的人,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真正在意你的人,往往是爱你的人。而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爱你的人并不会太多。因此,你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在意真正爱你的人对你的看法就可以了。

事实上,不是真正爱你的人对你说过什么,对方很快就忘记了,而你却常常记着,特别是赞美自己和批评自己的话。赞美自己的话可以带来开心,这种在意倒还有些必要。但在意批评的话,难免会给自己带来糟糕的心情,这就很不值得了。

有一位学生,是学校里大家公认的“歌星”,无论多么高难度的歌曲,经他的嘴一唱,总是变得轻松动听。

有一次,学校举办歌咏大赛,他连预选赛都没有参加,就被班主任直接保送进了决赛现场。但是,由于精神紧张,他在比赛中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得了最后一名。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他还在因此而郁郁寡欢。他一遍遍地到班主任那里去解释:“我那天有点感冒了,嗓子哑了,否则,我一定能取得名次的。”

老师安慰他:“没有关系,我相信你!”

可是他仍然见了老师就提这件事情,把老师搞得恨不能远远地躲开他。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太在意自己的感觉了,把自己搞得敏感兮兮的。有些人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摔跤者在尴尬之下,还会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自己出丑。但是,若我们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种事只是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甚至于他们在哈哈一笑之后,就早已经抛诸脑后了,只有当事人还执著于心,没能放下!

真正爱你的人,才会把你的一举一动都放在心上,他们会为你的快乐而快乐,为你的悲伤而悲伤。但真正爱你的人,肯定不会嘲笑你的丑态,不会看不起你的缺点,他们只会鼓励和支持你!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并没有多少时间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们身上,无论我们是出彩还是出丑了。认清了这一点,也许你就能“放下”心中的包袱,轻松地享受生活了。 

 

真正爱你的人,大难来临时会在你身边。

真正爱你的人,除了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你的爱人。但并非只要是你的亲人,就一定是真正爱你的人;也不是跟你非亲非故的人,就不会是真正爱你的人。那些在你遭遇悲伤时,能和你一起痛苦、陪在你身边安慰的人,必定是真正在意你的人。

有一个丰神俊朗的才子,少年得志,凭借出色的文章和畅销的著作名满天下,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地位,并且英俊不凡。很多女子爱着他,而他,却分不清楚什么是爱,什么是喜欢。于是他打算想恋一辈子的爱,而绝不作茧自缚,走进围城。他认为自己这么优秀,是断不肯与一个女子厮守到老的。

快到而立之年时,他遭遇了人生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情,就是认识了其貌不扬的她。她不懂诗歌,不懂文学,却默默爱着他。她很平凡,和他分居两个城市,关心他的方式,只是长途电话,或者手机短信。一句普通的叮咛,一句普通的问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关怀。他知道她爱着自己,但是却以一种轻佻对待她,从来不许任何承诺。 

 

另外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个雪夜,他最爱的人,他的母亲,在故乡悄然病逝。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不顾外面的风雪,甚至来不及为自己加衣,便衣着单薄地连夜赶往了故乡。一路上,他泪水横流,想着自己来不及反哺,却忽然失去了母亲。他为母亲守灵的夜晚,接到她的长途电话。他只说了一句“我母亲,走了”,然后,长声痛哭。她久久沉默之后,才挂了电话。

第二天的傍晚,雪越下越大,村里积满了厚厚的雪,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这时,有人告诉他,有个陌生女孩在村口打听他。他迎接了出去,远远的就看到了一个女子,正是他曾经最轻慢的她。此刻她满身的雪花,脸冻得红红的,手不停地撮着取暖。他大步走上去,猛然抱住了她,那一刻,他流着泪望天,知道这是天堂里的母亲送给他最后的礼物。

那几天,他其实接到了无数女子的电话,听到了各种各样华丽语言的安慰,却没有人如她那样,肯夜行千里来到一个从来不曾来过的贫瘠的山村,在大难来临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用自己最纯洁的举动,给他最温柔细致的关怀。她是真正爱他的人。

真正爱你的人,也许不会说任何华丽的语言;真正爱你的人,也许说不出什么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真正爱你的人,也许给不了你金钱和美色,但真正爱你的人,一定是在你大难来临时,在你最悲伤的时候,陪着你的那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