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态
(2014-10-08 08:15:00)
标签:
杂谈教育 |
分类: 言论转摘 |
转自:
赵广宇教育心得
教师的心态
我经常想,走到教育行业里的人大约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志愿做教师,报考了师范院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第二类是被调配到师范院校上学,之后从事了教师职业;第三类纯粹只是为了找一个工作,混一口饭。这三类人之中,第一类是很少的,而居多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也就是说,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初衷并不是志愿做教师的,对教育事业并不喜欢,就更谈不上热爱了。所以,一生从事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其一生都是痛苦和煎熬的。但现实是,好多老师一旦走进了教育行业,纵使自己不热爱教育,但也难以改变一生从教的现状。因此,只能混时度日,日复一日的煎熬。
我个人的主张是,倘若自己真的不爱教育,在三十岁之前就想办法跳槽转行,哪怕不择手段,只要能够跳出教育也算是人生一件幸事。但如果自己已经过了三十岁,且中、高级职称也评了,我建议还是不要再去折腾了,就安安心心的在教育上干。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环境、教师地位、收入待遇、人际交往,包括我们的学生,我们都无法选择和改变,那么,能改变的是什么?那就只有自己的心态了。正常的人与人之间本没有多大的差距,只是在从业、生活的过程中,心态不同了,差距也会随之增大。作为普通教师,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但我们绝对可以改变自己的精神世界。当教师快乐不快乐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确定自己是爱教育的,那就一定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同样的事物,区别并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你的态度。比如教育一个犯错误的学生,有的老师认为这又是一次自我挑战,又是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他们总能在不利因素中寻找到有利因素,总能紧紧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对学生实施恰当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有的老师却是横眉冷对,恶语中伤,甚至是拳脚相加,教育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012年我在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影子培训期间,有一种真切的感受,在城市学校里,你如果和老师们交谈,你会发现他们的表述永远是“我怎么样”。在谈到自我专业发展时,他们总会说:“我如何如何的做,我如何如何的想,我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获得了什么样的嘉奖,我今后的打算是什么,我还有什么样的追求,我相信我一定能怎么样,不出意外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怎么样........”仔细分析这些表述,不难发现,他们的言语中总是充满了自信和自豪,而自信和自豪之中更多的是职业的满足感、充实感和幸福感。在与他们谈到学生时,他们总会说“我们的学生如何如何的优秀,如何如何的有礼貌、懂礼仪,如何如何的勤奋上进,获得了什么什么样的大奖,上过哪里哪里的舞台........”,言语中句句是对自己学生赞扬与肯定,信任与赏识,其中也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而在我们农村学校,大部分老师的表述总是“人家怎么样”。在谈到自我专业发展时,他们总会说:“哎!人家在城里嘛,人家的条件好,人家的机会多,人家的水平高,人家的见识广,人家的待遇好、环境好,人家有很高的教育境界和追求,咱学不了,学不来,也达不到,咱不行,咱一辈子就这样了。“在谈到学生时,他们总会说:“哎!我们的学生基础差,见识少,生存环境,家庭环境都不好,都是一些农村的土包子,没有什么文明素养,能坐在教室里不捣乱就已经烧高香了,还指靠他们有所作为呀?.........”如此等等. 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表述,折射出来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当然,也一定会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个学生抄袭作文了,老师发现了,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这位学狠批了一顿,并要求他重写一篇作文。同样的案例,另外一个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抄袭作文的学生,反而赞扬他有三大优点:一是有上进心想得到好成绩;二是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能看出这是一篇好作文;三是抄写认真字迹工整。你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好么?第二天情真意切的读后感出现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区别?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艺术的问题,更多的是老师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态度。有道是:阳光的心态就能做出来阳光的事情,晦暗的心态再好的事情在你的眼里也会很糟。
魏书生说:“人生在世一共两件事:第一做人,第二做事。做人认认真真守住平常心,做事实实在在为他人和自己带来快乐。
老师,请逃避忙盲茫
这段时间,市教研中心调我到外县搞一些教研活动。每到一处,与老师们交流最多的就是职业成就感的话题。
在我看来,教师真正的幸福,就是不断获得职业成就感。但现实中,有多少老师职业成就感呢?
我们必须承认教师职业是清苦的;必须承认现行体制的弊端;必须承认大环境、大氛围的低靡。但这些就是阻止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的根本因素吗?当然不是。
现在,在教师队伍之中,许多人没有理想追求,没有成就感,没有荣耀感;没有幸福感,也没有盼头和希望。
有的只是繁重的工作、沉重的压力;无奈的彷徨;无限的苦熬;复了千万遍的工作;一声叹息,一次次的摇头。
我们的现状是:忙、盲、茫。
成天觉得自己很忙,忙东忙西,忙得昏头转向,忙得天昏地暗。成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砍,连见到人打个招呼都显得行色匆匆。开口闭口就是忙忙忙。满脑子都是事,手忙脚乱的奔波不息,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有一种失败叫做瞎忙。”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尽管每天都在忙碌,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在劳心费神,但却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在劳命。整日的盲从、盲目、盲动,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瞎飞乱撞。不知道自己该走到哪里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理想目标,没有追求向往,脑海里一团迷茫,前途一片茫然。
导致的结果是:繁、烦、凡。
成天把自己缠绕在繁琐、杂乱、纷扰的琐碎杂务之中,不能抽身,不能自拔,不能顺畅的呼吸,使自己变得心绪烦乱,坐立不安,心浮气躁,坐卧不宁,虚火攻心。导致最后的自己是平凡、平庸、一事无成。
我们说,教育的事情很复杂,但教师可以简单。
教师的简单不是肤浅,而是一种素养与修养。
如果说,人生追求与追求人生是两个不同概念、两种境界的话。那么,教育人生与人生教育就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生命状态。
如果说,人生教育就是从事了一个教育的职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尝这个职业中的酸甜苦辣的话。那么,教育人生,则是另一种状态与境界。从教人生中有理想、有追寻、有探索、有奋进,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攀登,不但追求的过程。我们是想要一个人生教育,还是教育人生呢?
追求教育人生的自然、平和、不争,是一种境界和幸福。
如果,远离不了忙碌,甩不开上级布置的繁杂工作,那就选择提高效率,避繁就简。
在失意中心要有定力,在得意时不要忘记淡定,用高雅的心境执教,简单自然就好。世间芸芸众生,各有各的追求和向往,无论是名利钱权或是平淡自然,都是心志使然,无可厚非。追求权贵名利未必就好,旨在淡泊宁静未必不好。权贵名利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拥有权贵,并不能说明能力和水平;贤士无名,栖于偏僻一隅,也不能证明无能和卑微。
淡定而不浮躁,自信而不妄自菲薄,坚定刚毅,风骨铮铮,靠自己干,吃自己的饭,踏实就好。高兴了就笑,痛苦了就哭,凡事顺其自然。用心、用情工作,用情、用心生活。读书、学习、写文、娱乐什么都不要少,千万不要让纷乱的世俗,繁杂的工作吞噬了自己的性情和生命。
用心做教育,用真心做真教育,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左右不了自己,定位不了自己,明晰不了追求与方向。只所以这样,我们才过的迷茫,活得劳累。
不必在意获得与名利。经历风雨,才能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谙世事,才会肤浅张扬,唯利是图。
君子者,胸有大志,胸襟广阔,淡定平静,胸存勇敢,可以泰然自若,没有骄横之气。
小人者,张扬、骄横、攻击、空虚,心浮气躁、目中无人、自恃清高、妄自尊大,不懂得谦虚请教,静心学习,更不懂得反省修身。
教师也是凡人,活着,获得起码的生活资料无可厚非。过得好一点、富裕些都是情理之中。活自己的命,吃自己的饭,不要为功利而异化了教育,扭曲了人格。教师也逃避不了社会潜规则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世间处处是竞争,到处有险阻。该争的一定要争,该弃的一定要弃,活着不利私己,清明通达,把教育人生码得整整齐齐。
你认为当教师苦,那是你不懂得当教师的乐;你认为当教师低微,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当老师的高尚;你认为当教师穷,那是因为你把富有理解成钱权和名利。你不懂的简单,所以你活得痛苦,你活得痛苦,所以你才会觉得“忙盲茫”,导致的结果就是:“ 繁烦凡”。
一辈子能守住一隅一杯茶,那是佛家大师的境界,我不赞同。一辈能做一个简单幸福的教育人就不简单了。
怀有一颗敬畏教育的心
————学习感悟三则
学习感悟之(10):我们承认,地域环境、教育机制体制和物质待遇等外在条件,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归属感获得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也不是主导因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的根本是教师对教育要永远怀有一颗敬畏的心。这种敬畏心是对教育的虔诚、对教育的信仰和对教育的追求,是对自己执教生涯的丰富和升华。我们承认,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的老师工作环境,机遇平台和物质待遇固然不错,但这并不是他们为之奋发的全部。二校老师之所以工作勤奋上进,执着追求,业绩突出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有一颗对教育敬畏的心,这才是他们的敬业和乐业的根本。
学习感悟之(11):有竞争才有进步,有危机感才有奋发拼搏,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高新二校,每一个老师人都有危机感。他们知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会努力找工作。所以,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挖掘自己内在潜能,每一人都努力的让自己更加优秀。在二校,老师之间都在暗自竞争,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生存发展,只有强者才有这样的资格。于是,“你优秀我会更优秀,你卓越我还要比你卓越”就成为二校老师之间的潜规则。我的成绩暂时可以没有你好,但我的努力程度一定不会比你差。
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状况是:奋发进取是一辈子,和尚撞钟也是一辈子,待遇差不多,给予差不多,努力可以晋级,不努力一样可以晋级,谁还愿意去追逐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梦呢?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发展,竞争是关键。打不破铁饭碗,打不破大锅饭,没有生存的危机,就难以激发人的潜能。如是下去,惰性还就会滋生,消极还会蔓延,虚伪还会滋长,教育还会受伤,孩子还会受害。
学习感悟之(12):在感悟(11)里我提到:“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发展,竞争是关键。打不破铁饭碗,打不破大锅饭,没有生存的危机,就难以激发人的潜能。如是下去,惰性还就会滋生,消极还会蔓延,虚伪还会滋长,教育还会受伤,孩子还会受害。””事实上,在农村学校里,有非常多的优秀教师。他们的心里都怀有一颗虔诚的教育心。但在一个没有竞争,没有平台,没有危机,没有对比的环境里时间长了,这样的教育激情和虔诚之心就会被腐蚀和消磨掉。没有竞争的环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机制、体制,滋长的是那些消极虚伪,不学无术,轻浮狂躁,混日子过山寨版教师的士气,却伤害的是那些心怀教育梦的教育追梦人。
如果说,在农村学校,也能有省城学校这样的机制、体制,让那些虚妄、消极、浅薄、无德无能之辈没有生存的空间,没有生存的土壤,我相信,不需要推行任何教育改革,教育也会立刻日新月异的。
教育·教师·现实·理想
现实就是现实,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推行课程改革,我们其实并不缺乏理念,不缺少方法和技巧,一定程度上说,也不缺少管理机制。我们所缺的是对教育的虔诚,对教育的专注和对教育的激情。
@在教育大军之中,有多少人怀着一颗虔诚、钟情的心对待教育?当弄虚作假明目张胆的让真实无处藏身时,还有多少老师能相信成绩与荣誉?当不学无术,无德无能无才之辈一跃成为领导者,对你颐指气使,随心所欲的胡乱指挥时,还有多少老师还能相信埋头苦干,真才实学就能被赏识?当权利、关系成为晋级、迁升、进城、转行的潜规则时,还有多少老师还能相信科研、课堂是梦想的土壤?
@行政对教育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人事任用与调配以及财政的调整方面。有多少为官者想的是教育的发展,想的是教师的幸福和学生的成长?
@现实中,教师的幸福获得,仅仅依靠自身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和苦熬毅力这些够吗?
@摆脱不了行政的控制,想要去做理想的教育,自然的教育,自由的教育,合乎人性的教育几乎是在空谈。
@学校在很多地方和监狱类似,师生在很多时候和犯人相同。在很多学校,监管似乎成了管理最为主要的方式和手段。教师进校、离校指纹认证,封闭式管理。教师办公、上课全程监管,校园之中处处设有探头,这些是为了什么?
@生活、家庭、住房、医疗、晋职、子女上学、就业都成了问题的情况下,有多少老师还能全身心投入到钟情的事业之中?激情从哪里来?
@学校工作的封闭性、重复性、单调性使得教师的职业厌倦感在不断加剧,而这种机械的重复,单调死板的管理还在不断的变相加强。现实中,尽管我们都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对教师“人文关怀”和人性管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校和管理者,却在变本加厉的采取控制和束缚和经济制裁的方式管理教师。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来自物质上的获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感受。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安贫乐道,独享一份属于自己内心的幸福,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钟情和敬畏教育事业,同时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尊敬。但这样的境界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达到。繁重、枯燥、重复和虚妄的工作剥夺了许许多多年轻教师当初的教育理想和抱负。他们走上讲台最初的凌云壮志在无奈的现实中逐渐淡化,继而演变成倦怠和可怕的煎熬。
@铺天盖地的务虚工作接踵而至,蜂拥而来。教师能按部就班的应付,都尚且不易,就更谈不上在工作中探索创新。逐渐的,慢慢的,他们也就不再去想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光辉,不再去想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慢慢的将自己演变成一个教书的“机器”。我在想,也许只有多些宽松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教师才能从繁重的教学与管理中解脱出来,才能静下心来,扑下身子进行一些实现自我、实现理想的创造性活动。
现实改变不了,所以只能积极面对
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一味的抱怨无济于事,消极对抗更不可取。依靠社会,依靠政府来拯救教师自身,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是完全靠谱的?也不知道这种依靠什么时候能够等来?世上没有救世主,拯救还得靠自己。作为教师,逃避现实不是出路,苦熬日子也不能突出重围,消极倒退更是害人害己。与其浑浑噩噩的煎熬,倒不如换一种心态生活,换一种方式生存。教师要学会调整心态。世事不可逆转,环境无法改变,但心态是自己的可以改变。有钱有权也好,无钱无势也罢,人本无贵贱之分,活着乐呵比什都重要。人之所以活得痛苦,不只是物质的匮缺,更多的是自我精神的折磨。重塑价值,才能活得更好。作为教师,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平和心态,宽阔胸襟,自我减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我调适途径。工作过程加强学习,积极研修,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沉浸在探索中。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思考,收获着工作与实践带给自己点点滴滴的成功和喜悦,使自己能切实感受到工作充实与快乐。
爱事业是做好事业的前提。但现实中,有不少教师其实并不爱教育,当初走进教师行业纯属无奈。想一想,让一个不爱教育的人去干教育,着实是在受活罪。而这种受活罪的现状又无法改变,怎么办?既然改变不了现状,那就只能是积极面对了。如果不能积极面对,又无法改变状,还不能够改变自己,那神仙也救不了你。只能是当一辈子老师痛苦一辈子。到头来非但一事无成,而且悔恨终生。
教师的岗位很平凡。但平凡不等于平庸。其实,教育工作本应是最为丰富而有活力的工作,只是我们人为地把教育搞僵板了,搞成了一潭死水,搞成了机械化的程式。越是这种僵板与程式,就越使我们感觉到枯燥无味和痛苦难耐。所以,当老师的人,即便是身在无奈的环境之中,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找快乐,在平凡的岗位上多给自己创造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不说消极话,不做消极事。积极的心态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会给自己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学会调整心态,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工作的时候积极工作,生活的时候尽情享受。即便是贫穷寒酸,但也不至于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应该生活的浪漫而有情趣,这样,也许自身的幸福感就会增加。
致力去做一个卓越的教师
又一届学生毕业离校,离开了我。学生们站着整齐的队伍,接纳我送给他们的祝福。操场上行列整齐,条幅艳艳,彩旗飘飘,但却异常的庄亚肃穆,安静凝重。那一刻,天空还零星洒着几滴雨,空气都似乎被凝结了。我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些哽咽,手有些颤抖。孩子们在抽泣,在抹泪。我向孩子们深深的鞠躬致谢,孩子们向我鞠躬还礼,弯下腰,低下头久久不肯抬起。孩子们眼里噙满了泪水,心中激荡着眷恋与感恩。这是一个一生都忘不了的场面。因为爱,所以这样的真挚,因为珍惜,所以这样的沉重。
最后一节晚自习,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指导孩子们做习题。大家合上书本,抖擞精神,坐端坐直,共度初中生活的最后40分钟。孩子们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就每人写一张纸条向老师提一个问题。
“老师,为什么校园里总是您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
“因为我心中有梦,我一直在追梦”我说。
“好吧”。我当然愿意与你们分享,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简言之,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卓越的老师。”
“您还不卓越吗?”
“还差得很远。在你们的眼里,老师已经是卓越的教师了,可在老师自己的心中,离卓越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老师,那卓越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比您就优秀了十万八千倍吗?”
“当然。卓越的老师我也说不好是什么样的,但他们的确比我优秀十万八千倍。”
孩子们总是这样的单纯,这样的天真无邪,这样的纯清见底。在她们的心灵世界里,没有污浊,没有杂质,更没有功利、尊卑。谁全心全意的对他们,他们就会全心全意的回报。他们的心里是一方没有污染的清澈泉水,扔一粒沙子就可以激起一圈圈涟漪。在他们的心目中,爱学生,爱工作,勤奋敬业,积极上进,课讲得好就是卓越的老师。他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就是最好的,就是卓越的老师。自己的老师就是自己尊敬的人,自己崇拜的偶像。但他们不知道,他们老师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仅仅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守住一个圈,教好几十个学生。孩子们哪里知道,他们的老师其实一直都在追求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时刻装在心中的教育梦。
热爱教育,钟情于自己的职业,关爱孩子不是喊在口上的空口号,已经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孜孜以求追求更高远的教育境界,更完美的教育形式,更厚重的正能量传递,这是一生的追求,一生要去实现的理想。甘守于清贫,但不甘于平庸,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己平凡的岗位,就是因为,一直怀揣着自己美好的梦想。
不做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也不当成绩的奴隶。塑造孩子们健康心灵和高尚品格,成为致力追求的目标。
锤炼思想,净化心灵,修炼品格,提升精神,以德立身,致力于做一个关注生命发展,倡导正义力量,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以自己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高远的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成为莘莘学子楷模和榜样。
不拘泥于刻板枯燥的知识传授,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化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成功路上的领路人,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我要告诉孩子们,这就是老师的梦,这就是卓越老师的品质。这个梦是要一生去用智慧和心血浇灌的,是要一生躬耕实践去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