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其实是人的现代化

(2014-07-14 14:37:0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相长
今天阅读《人民教育》(2014年第13期),才知道有这样一个联盟:中国高中六校联盟。
该期杂志,“走向现代高中”学科建设专辑,从学科建设与现代高中,到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价值引领、学科规划案例、学科宣言集萃),展示的是“中国高中六校联盟”对高中走向现代化学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这对学校探索内涵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李希贵校长在《教育,何时才能现代化》一文中指出:只有适当的班额,才有可能实现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关注不同个性孩子的不同成长;只有不同学生在校园里有不同的潜能释放空间,每一位个体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人性张扬。如此说来,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其实是人的现代化,是充分顺应人性,让每位孩子都最大限度地成为他自己;是充分挖掘潜能,让每位孩子都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教育,既满足人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即使没有漂亮的校舍也理应是现代化的教育。
 
 
 
关于六校联盟:
中国高中六校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班主任峰会于2012年4月21-23日在北京“全国总工会”礼堂举行。
参加大会的六校有:哈尔滨第三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海南中学、青海湟川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及北京三十五中学。
北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主持了开幕式。

http://www.g6cn.net/upLoad/news/month_1404/201404081056495238.jpg

           421日,出席活动的六校嘉宾代表在活动现场合影。
 
 
 
 
2011112526日,省锡中举行了以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为主题的大型对外公开课活动,来自省内外著名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海南等省、直辖市重点中学的五百余位专家与同行前来听课交流。出席此次活动的专家有: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华东师大王俭教授,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第二届长三角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出席活动的省外重点中学主要有:哈尔滨第三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青海湟川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南中学、郑州中学等。本次活动分为听评课、六校联盟教研组长高峰论坛两大板块。
    25日上午,省锡中高一、高二、高三各级部各学科及国际部均开设了公开课。专家、老师们走进了各班教室或实验室,观摩省锡中新课程精彩课堂。课前,省锡中教师认真研究、分解课程标准,叙写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明确可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评价方案和教学过程。课堂上,老师们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并让孩子们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用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选择性反应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后,听课教师与省锡中教师一起,分组进行了评课及学科教学经验交流。
   为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青海湟川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海南中学商定成立六校联盟,每年举行系列活动,共享经验、交流成果,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25日下午,该联盟首次活动——中国高中学校六校联盟教研组长峰会在省锡中行政楼报告厅举行。峰会开幕式由省锡中校长唐江澎主持。王俭教授主持教研组长论坛并做了题为《提升教研组长领导力的思考》的主旨报告。王教授的报告主要从教研组的功能及其目标定位、教研组长是执行校长思想的领导者、提升教研组长领导力的策略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说,教研领导需要教育哲学,需要认知智慧,需要道德智慧,需要实践智慧,希望各位教研组长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构建促进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自身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科教研的发展。

   
六所联盟学校的9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教研组建设、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教师读书活动开展等方面的经验与收获。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物理教研室张建明主任作了题为《DIY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发言,展示了物理“DIY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历程与建设成果。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黄鹏副校长作了题为《走研究之路,启破冰之旅》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该校宁成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建设经验。青海湟川中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汤炎老师的发言题目是《青海湟川中学语文教研组的理想和现实》,与大家交流了他们在教研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为解决问题、实现理想而作出的努力。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学科教研组长伏钰老师做了题为《用活动造一个,彰显地理特色教研文化内涵》的发言,介绍了该校地理组以天文社活动和野外地质考察为抓手的特色教研活动发展之路。海南中学英语学科教研组长谭虎啸老师作了题为《务实协作、立足高考、更新理念》的报告,交流了该校英语组在新课标实施后,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英语竞赛、课题研究的努力探索。省锡中语文学科基地筹建组组长张克中老师的发言题目是《建设高水平的课程基地,培养高品位的终身阅读者》,展示了该校从教学环境改进、课程资源开发、人文社科类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发建设高水平课程基地的奋斗足迹。省锡中数学学科教研组长杨志文老师做了题为《以规划促进教研组建设》的发言,介绍了该校数学组在组风建设、课程教学、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努力与收获。省锡中政治学科教研组长贾军老师的报告题目是《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展示了该校政治组的特色教研活动——课堂观察。省锡中地理教研组邱扬兵老师做了题为《我们在读书》发言,他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大家交流了省锡中百万百卷读书活动开展经验。
 
    26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为与会教研组长及教师做了题为《如何编制学科课程规划》的学术报告,以案例展示、理论指导等方式,传授给了大家编制学科课程规划的理论知识与关键技能。他希望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宏观的课程意识,要切实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评价、科研技术路径,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境界。省锡中《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课题组代表教师发展处佟柠主任、生物教研组长石燕老师、数学组陈春芳老师、物理组吴敏亚老师,与大家交流了该校各学科对课堂评价的积极探索与取得的实践经验。下午,六校与会老师按学科进行了分组交流,分享了教研组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在学科特色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表示,此次大型公开课活动,为省锡中教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搭建了高端的学习交流平台。专家的引领,开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视野;听评课与学科建设经验交流,更让大家在互相学习中共促发展,以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http://www.g6cn.net/upLoad/news/month_1404/201404081050322289.jpg

 

 

 

 

http://www.g6cn.net/upLoad/news/month_1404/201404081058486744.jpg

    2012年7月25日,中国高中六校联盟“教学管理与学校执行力文化高峰论坛”在我市湟川中学召开。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青海湟川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海南中学、哈尔滨第三中学的校长、专家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论坛。此次高峰论坛,各参会方以“教学管理与学校执行文化”为主题,围绕完善执行机制、提升办学品质、改变教研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大会交流与研讨。

为了共同的教育理想与追求,经协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青海湟川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海南中学商定成立“六校联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组建的高中学校联盟,它以“共享优质资源,携手并进,创建联盟价值,引领发展”为宗旨,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同课异构研究、评选联盟学科领袖等活动,增进了省内外校级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了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成长。青海湟川中学作为我省进入“六校联盟”的成员之一,通过组织、参与论坛活动,学习省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做法,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建设学校执行文化、提升办学品牌、扩大名校效应搭建了平台,也为辐射、带动和引领我市高中教育学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考那点事儿——

高三,你得计划着过


    高三,被放大的一年,日子变成了黑板上倒数的数字,生活由语数外理化生拼凑而成,高一高二欠下的债务还没来得及还,铺天盖地的考试又接踵而至,这么沉重的一年,怎么过?
    最近经常有同学问我,我看所有人的高三都那么痛苦,我是不是得做好瘦20斤的准备才能考上理想大学?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轻轻松松过高三?我坚定地说:“当然有!只要你肯计划着过……”
    不由得回想起2008年6月,高考发布分数时,我所担任班主任的哈三中高三23班带给我的惊喜,高考平均664分,今天看来依然是很难超越的数字,这个分数只比当年北大和清华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低,高于全国其他所有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这个成绩让学生们都进入了自己最理想的院校,也给了我教学生涯中最好的经验总结,愿意与高考备考的同学们分享。
    23班刚上高三时,也难免紧张、彷徨、患得患失,就如同你们一样,每天都在努力,但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看到大家的焦灼状态,我也很着急,很偶然的,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山田本一是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半途而废,有时,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我深受启发,于是指导学生制定了高三的学习计划,把漫长的路程分割成了一个一个小的目的地,笼统的学习一下子变得简单具体了。

    (一)了解终点和时间
    首先,我们要了解高三这一年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安排。哈三中的高三学习基本模式是“复习+探究”,重点在把高一和高二的知识以串讲的方式给学生们巩固和加强,速度比较快,在高三上学期就能够完成这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给高一和高二学习有漏洞的学生以查缺补漏的机会,非常重要。
    哈三中的高三期间大约要安排8次大型考试,上学期的4次月考和下学期的4次模拟。这8次考试内容基本是根据复习的进度来安排的,月考是分阶段考察,而模拟是仿真训练,完全按照高考的方式进行。
    了解了高三这一年的基本安排,我们才能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

    (二)计划适合“长+短”
    接着,我们开始制定计划。先要制定一个长期计划。时间以1个月为宜,制定学习目标,也恰好符合月考的复习规律。这个计划表的要素是时间(周)和任务(学科)。4周里各自有侧重点,例如,第一周以语文为主攻学科,第二周就可以换成数学,以此类推,不断调整。主攻学科的时间分配要多一些,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对应,比如,第一个月的语文学习目标是完成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两个专项,那么,前两周就要完成文言文阅读专项,第一周完成文言虚词的复习,第二周就可以加强翻译训练。
    然后要制定短期计划,时间以一周为宜。在周计划中,依然要具体时间和具体内容的对应,要更加具体和细致。依旧以语文为例,第一周的学习内容是文言文虚词的复习,那么,就可以在周一的40分钟自习课上,专门学习“于、乃、因”三个虚词,这样按计划坚持,一周就可以完成18个虚词的复习。小目标的累积完成就是大目标的正常实现。

    (三)坚持执行需陪同
    计划制定虽然繁琐,毕竟还是好操作的,真正艰难的是如何坚持执行。
    我当时采取了定期检查、抽查、检验效果的方式来监督执行。因为是周计划,所以,每周五检查是最有效果的,也能给没完成的学生一个周末补齐的余地,至于抽查和效果检验,23班的同学颇感头疼,我曾经跟大家认真地探讨“过敏是什么导致的”,也真切地想了解“动量在什么条件下守恒”,他们只好把理论知识化解成一个语文老师能听懂的科普知识,在这问与答中,他们把知识内化了,我也拓展了生活常识,皆大欢喜。
    我也跟家长及时交流,希望家长能在孩子的周计划上签字,无需家长监督具体效果,只要能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就是对计划能坚持实行的最好配合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女同学,她不仅坚持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还特别准备了一个漂亮的小本子,每天把完成的任务一一打上对号,我问她,为什么不嫌麻烦,增加这样一个步骤?她笑了,说:“老师,我是为了自我激励,每次画完对号,我都对自己特别满意,觉得今天没白过,有收获,这样我才能对明天完成任务有期待,打勾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牛!”她的家长在签字的时候,也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满意。

    (四)急于求成反受扰
    能自己鼓励自己坚持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属于需要监督的,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如果在第一个月能坚持按计划学习,在考试中就会尝到甜头,也就很容易坚持下来,关键就是第一个月能否习惯严格按计划学习。
    记得第一次月考过后,就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同学充分体会到坚持的好处,考试总结时说:“按计划学习,不仅能多学,更重要的是我养成掐时间做题的习惯,这次数学我就是提前答完的!”也有同学很懊恼,说:“我前两天坚持得很好,后来有一天我感冒了,我就想休息一天吧,结果到第二天发现完不成了,于是就这么拖下来了,后来干脆不看计划了,复习内容也没完成……”还有同学说:“我计划定的挺好,就是每天都完不成,越积越多,最后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像这样制定计划,不能坚持完成到最后的同学中,没有毅力的不多见,因为到了高三每个人都很努力,反而是由于太想进步,急于求成导致计划内容过多无法实现的居多,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这些学生“减负”——一方面减轻心理负担,一方面减轻计划负担,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符合自己做题习惯的计划,不要盲目攀比,只要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够了!如果把内容设计得太丰富了,以致于又把自己陷入到“总也不能完成计划”的悔恨中去,那可就得不偿失啦!

    23班的同学基本坚持了这个学习习惯,所以,他们学得很轻松,直到高考前夕依然有同学能在晚上10点30就准时睡觉。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颇为淡定,
    做题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进入了良性循环,也就给自己吃了个定心丸,高三就没有那么沉重漫长了!
    所以,我要对你们说,刚上高三,不可怕,只要你能计划着过,就能过得轻松并且有条理,这为期一年的马拉松就变成了一棵小树、一座房子,一个个小目标的连结,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到达终点的胜利终将属于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