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模
(2011-10-06 11:18:05)
标签:
杂谈 |
转摘:
1、该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
2、该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
3、实施该模式的条件,如对师生的要求、策略、方式、方法、手段、设备等;
4、该模式的操作程序;
5、对该模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建模应包括“选模”、“用模”和“评模”三个部分。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给出了“模式”的定性叙述:
“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究都有一个过程。在鉴别出影响特定结果的变量,或提出与特定问题有关的定义、解释和预示的假设之后,当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合并成为一个假设的模式。”“模式可以被建立和被检验,并且如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有关,可从理论中派生,但从概念上说,它们又不同于理论。”
二、教育建模(education model building)的意义
三、什么是学科教学建模(subject teaching model building)
四、如何进行“模式建构”
1、根据“原型”来“建模”
2、针对“问题解决”来“建模”
3、从“理论”出发来“建模”
教育建模的基本程序有二:定性建模与定量建模
1、建模目的
2、典型实例
3、抓住特征
4、确定关键词
定性教育建模的基本程序
5、简要表述
6、具体实施
7、形成子模式群
8、建模评价
1、建模目的
2、认识原型
3、初步模式
4、数学模式
5、求解方法
6、实施程序
7、最终模式
8、建模评价
五、建构模式,超越模式
六、教学建模的十点建议
1、打破教学建模的神秘感,每位教师都可以自主建构教学模式;
2、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需要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3、从古到今,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仍然有效;
4、采用“原型”——“模式”——“应用”的方式建模,即是“实例”——“模式”——“实例”的方式建模。应用这个公式,听一节课,就可建构一个教学模式;
5、听一节课,先记下教学过程,再找出特点并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6、找出这一节课教学的关键词——要简明、鲜明、有变化;
7、记下教学过程时,要撇开具体内容,小步抽象概括,概括要相对准确;
8、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阶段是一个“节目”,不宜过长或过短,大约5分钟,每节课的“节目”约6---8个;
9、教学建模是一种有效方法,能促进教学创新;
10、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建模是灵活变化的。要通过教学实例去建构教学模式,从而领悟出怎样建构教学模式。
七、教学中两个最常见课型——“听说读写”和“阅读课”的“建模”方法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