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与家庭关爱

标签:
父母子女家庭杂谈 |
分类: 教学相长 |
亲子关系与家庭关爱
“亲子关系”是指一种动态的关系,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状态。而“家庭关爱”是指一种氛围,一种家庭文化。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会有好的家庭氛围和文化;好的家庭氛围和文化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情,是照耀心灵的太阳。积极的良性亲子关系具有强大的正面力量,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动力源泉。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进步成长。
如何获得良性的亲子关系,如何创造充满家庭关爱的家庭氛围?这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共同的努力。
父母必须努力做的有两个方面:物质方面,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精神方面,对孩子的爱、好的教育。
如今我们绝大多数同学的家庭基本上都有物质方面的保障,即使极少数同学的家庭由于客观原因而有所缺失,但也并不一定影响我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精神方面: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不同的是——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方式、教育的类型不一样。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过错,但给予爱的方式、教育方法却有对错好坏之分。这是影响亲子关系、家庭文化的主要方面。
作为现代父母,除了做好衣食父母、给孩子创设安全环境外,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各种需求、促进孩子潜能发展,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子女,我们对于亲情关系的建立、家庭关爱的形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要了解父母、爱父母、尊重父母,还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一、父母之爱——呵护一生的守望天使
散文欣赏:
可怜父母心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刀叉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
帮你穿衣服,揩鼻涕,梳头发……
这些伴随你成长的点点滴滴,是多么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
请给我一点时间,
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
有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但是,你一定要原谅我,
也许马上我就能重新记起。
孩子!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遍你才终于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吗?
是否还记得,每天我总要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无数个“为什么”?
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地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你
孩提时代的儿歌时,请你不要打断我,
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重温昔日……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
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时手不停地颤抖……
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
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
曾经我可是一口气能把你背很远很远啦,
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
像我曾经拉着你蹒跚学步一样。
让我们肩并着肩,小步小步地往前走……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轻轻哼几支曲子,
最好是我们都熟悉的那一些。
孩子,我老了,
可是我永远记得你小时候的样子……
——摘自《哈佛家训Ⅱ》
我们现在还小,也许不能想象有一天当我们28、38、48时,父母的模样。正像我们会在时间的流动中成长一样,爸爸妈妈也会随之渐渐衰老。他们期盼着我们的长大,但无法与时间抗争,常常是用自己的皱纹来换我们的青春!自从他们的生命中有了我们,他们就再也不能安静。本来他们也曾那样的自由,也曾是个孩子,但是当我们出现在他们的生命中时,他们就开始了漫漫的爱的旅途,这爱常常是没有回报的。不管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有多么的不可爱,不管我们闯下了怎样的祸,不管我们拿出怎样的成绩给他们,不管我们怎样刺伤他们的心,他们都永远无法停止对我们一举一动的牵挂!他们也曾恼怒,也曾生气,但是哪一次没有原谅我们呢?
二、认识家教类型,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社会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人、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都影响着他们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常见的教育类型有:溺爱型家庭教育、约束型家庭教育、放任型家庭教育以及民主型家庭教育等。看一看这些教育类型,你接受的属于哪一种呢?
在溺爱型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对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爱护,无原则地热情,一切服从孩子,时时处处迁就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娇生惯养,缺乏理智。
放任型的爸爸妈妈认为“树大自然直”,无须专门进行教育,孩子年龄大了便会自然编号,小时候有点毛病算不算什么,对子女关心少,爱护少,任其自然生长。
约束型的老爸老妈会独揽家中所有事情的决定权,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常以家长的威严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往往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或“不打不骂不成器”的信条。
民主型家庭教育介于严管型和放任型之间,其主要特点是:(1)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感情亲密;(2)亲子间容易沟通;(3)亲子相互尊重、谅解,彼此了解;(4)有事情父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互相协商,知道并尊重孩子的选择;(5)奖惩分明,有理有据,分寸适当。在这种家庭中,子女一般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平等,相互信赖。
三、沟通——亲子间亲情维系的桥梁
1.尊重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呕心沥血地把我们养大成人。不管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如何,他们对我们的期待既真又切。父母有时难免一时生气,做出些不适当的行为,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理解他们。
2.宽容以待
3.扪心自问
我们不要总是一味地抱怨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父母与我们之间有代沟。扪心自问,我们又何尝了解父母,何尝考虑过父母的处境、心情?试试说出: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欢的菜肴、父母空余时间常坐的地方、父母最近心情如何、身体状况怎样……尽可能列举出你所了解的有关父母的事项。我们可能花半天时间也说不完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却很难想出自己曾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乱发脾气,闹情绪。要记住,理解是双方的、相互的。
4.表达自己
果果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您好!
我们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学习和生活中总有许多新的矛盾要面对,只有说给父母听,才能让父母理解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心灵紧紧地锁起来,或者只是向同学倾吐自己的心声,而不愿让父母知道,那么父母也无从了解我们,当然也不能理解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和父母交流,而是将心里话写在了日记中。我们不但要习惯在日记里表达自己的心里话,更要遇到了事情学会和父母协商,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还可以给父母写信,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5.亦亲亦友
我爸,当我……
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是我们的良师。只要我们敞开心怀,真诚地与父母交朋友,父母也能成为我们的益友。
6.留心细节
微微在外地读大学,每年过新年前,在电话中微微都会跟妈妈说:“妈妈,过年的时候我给你寄张贺卡吧!”妈妈总说:“不用了,每个礼拜都打电话,寄那东西干什么!”然而有一年,微微真的写了一张贺卡寄给了妈妈,新年过后,好久了,她给妈妈打电话,问妈妈在干什么,母亲说,现在每天上床前,都会看看她邮寄过来的那张卡片,看着她的字、她的问候和她的关心。微微在电话那一边幸福地哭着,只是觉得应该每年都给妈妈寄贺卡,为什么那么笨呢,现在才邮寄?
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都喜欢把情感藏在心里,他们不喜欢表达出来,而习惯于实实在在地为孩子做些事情,然而不愿把“爱”或“喜欢”放在嘴边并不代表他们不渴望我们的爱,事实上,在他们的心底也很需要我们的慰藉!
总有一天,我们都要“远走高飞”,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一天少似一天,有时候想起来,离开的那一天也许很幸福,小鸟终于摆脱了束缚,但是,当我们遇到那些读大学的哥哥姐姐,他们往往都会说:“好想家啊!”亲爱的同学们,珍惜在父母身边的每一寸时光吧!也许你们还不能理解哥哥姐姐们的念家之情,但父母实在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不要忘了常常帮他们做些事情,不要忘了节日的时候送些表达爱意的礼物(哪怕只是一声:“妈妈,我爱你!”),他们多半会像微微的妈妈一样,会常常把你送的礼物拿出来看看!每一个感动都是一个浪漫!
7.用行动赢得父母的信任
心理案例:我要去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
我觉得在家里太郁闷了,一回家父母就说学习学习或者成绩成绩的,在饭桌上也是唠叨个没完。他们随时都在监督我,即使我在自己的房间做作业也不例外,时常借口问我喝不喝水和找什么东西进来看我有没有做其他的事情。我感到自己完全生活在他们的监视之下,有时候我真想离家出走,去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但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又充满了矛盾。你说我该怎么办?
从这个同学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感到他很压抑,有离家出走的念头。可能有以下的诸多原因:
小测试:下面这些测验题目是用来测量两代人意见沟通情形的。这些测验对于消除你与父母之间意见交流的障碍有积极作用。
四、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孝经》中有一句话“居则致其敬”,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亲恭恭敬敬,遵守父母亲的训诲。
汉朝有一位孝子,名叫韩伯俞,他侍奉母亲非常的孝顺,对母亲说的话都是百依百顺的,即使他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好,他仍然是将母亲的训诲记在心里。
由于母亲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韩伯俞一不小心做错了事,母亲就会用手杖打他,虽然很痛,但是韩伯俞总是忍受着,不敢有违抗的行为。有一次,他做错事,母亲打他的时候,他却大哭起来了。
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以前打你,你从来就没有哭过,今天为什么哭了呢?”
韩伯俞哭着说:”以前母亲打我的时候,我觉得很痛,知道您年轻有力气,身体还是很健壮的,今天母亲打我,我却觉得不疼,知道您的气力渐渐衰弱,必定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我觉得很难过,所以不由自主的就哭了出来。”后来,这件事传扬出去,大家都说韩伯俞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
体悟:在责罚中,仍能保有一颗恭敬体恤父母的心,这是何等动人的孝行!韩伯俞学问高,他的母亲或许还没有他学问好呢!但是,他并不会因此而不接受母亲的责打。
现在的父母都很疼爱子女,也不忍心责骂或打罚子女,结果却让很多孩子,不懂得体贴父母的心意!如果真的被父母责打的话,有的甚至还会记恨在心里面呢!没有几个人能像韩伯俞一样体念母亲。
每个父母都盼望着孩子长大能有出息,而把自己的幸福放在其次,我们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对我们的栽培,回报这拳拳爱子之心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个孝顺的孩子。中国自古就有“百行孝为先”的古训,饮水思源、孝顺父母不论对于我们今后成功与否都应该是必须的道德准则。
孝敬父母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孝心,又要有孝行。落实行动是孝敬父母的关键:
一是孝顺,即不违逆父母;
善待自己的父母;
随时随地都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学生,勤奋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力争长大成为有用人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
(整理:万江中学黄含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