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四日游
(2023-06-12 18:03:29)2023年5月29日,我和李英章大哥随同旅游团60人,于早上5.30分再运河博物馆集合,乘坐两辆大巴车,6点正式往河南老君山出发。车上配备游早餐,因为我们在家吃过了面条荷包蛋,所以没有吃旅行社准备的大饼和豆汁。
中午十二点,我们再服务区用过自助餐,大巴车继续往河南栾川进发。下午三时左右,首先游览了第一个景点鸡冠洞。
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距离县城西三公里秦岭余脉伏牛山支脉鸡冠山的半山腰上,海拔1021米。
鸡冠洞是一处大型的石灰岩溶洞,喀斯特岩溶地貌,鸡冠洞长达5600米,供观赏长度1800余米,观赏面积2.3万平方米。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
首先登临近300台阶到达半山腰,而后进入溶洞,在洞中下走138米,观看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熔岩,而后再往上攀登138米石阶才能回到原来的入口,体力差,年老体弱者是绝不能进洞的。
鸡冠洞发现于清朝乾隆年间。《栾川县志》称:“鸡冠洞,有四殿,如龙蛇之窟”、“蝙蝠如织,险象四伏”、“有樵者,操刀持棒,结伙秉烛而入”、“深幽莫测,惧而返。”1992年8月,栾川县政府决定开发鸡冠洞。由县文化局牵头,县旅游开发公司实施,投资180万元,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1993年3月31日竣工,4月10日开业。
第二天6月30日上午,游览了老君山,上午阴天,山上大雾弥漫,虽然坐索道上山,但能见度很低,根本看不到周边风景。只能人跟人前后行走,游览了“十里画屏”。在游览完画屏下山时,天气放晴,才观赏到了山间美景。
老君山“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原名景室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栾川县城东南3公里处。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玉皇顶海拔2217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和“祖庭”。北魏始建老君庙以示纪念。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赐名“老君山”,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历史上唯一被皇帝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
老君山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
2014年,老君山老子铜像被世界基尼斯总部输录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亦是当代仙侠影视剧热门取景地,《诛仙·青云志》《天乩之天帝传说》等皆曾于此取景。
30日下午,大家徒步游览了栾川追梦谷。
追梦谷是老君山下的姊妹景区,追梦谷是老君山景区管理局继道教文化区开发中发现的一条人迹罕见的大峡谷。十里长峡原始林木郁郁葱葱,奇山秀水,飞瀑流泉,浅溪深潭,怪石幽谷。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移步换景,仙境神韵,是目前栾川已开发景区中原始生态保存最好的景区。
追梦谷位于老君山西峰峡谷中,由老龙窝瀑布潭、原始森林、君山瀑布组成。从景区大门进入,沿着右侧的道路往里走,就进入了追梦谷景区。两旁山峰林立,林木葱郁,山花芳香,幽趣中好似梦幻之旅,故名追梦谷。
徒步一个多小时,因为上午再山上徒步太多,下午却游一些疲劳和倦意,我们沿原路下山,来到“追梦丛林漂流”点,我和英章大哥童心未泯,玩了一次刺激,惊险的漂流下山,漂流长度1800米,时间只用四分钟就到达了终点,感觉时间有点太短,结束了一天整个的游程。
31日上午,游览第四个景点,重渡沟。
重渡沟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并成就帝业而得御赐之名。重渡沟有金鸡河、海翠河、水帘仙宫等景区组成,有景点200余个,整个景区分南沟和西沟两大区,南沟飞瀑流泉,突出“水”;西沟秀竹茂林,突出“幽”。主要景观有:竹海、水帘仙宫、菩提神树、飞瀑流泉、高峡平湖、蘑菇崖、听涛岭等一百多个景点。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伏牛山地质公园、河南省十佳景区,景区内有海明农耕文化村、重渡沟漂流、滑草、滑索、滑道等历史文化景观和娱乐设施。重渡沟风景优美,值得一看。
6月1日上午,游览第五个,也是本次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人为毁灭十分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破坏有两次,一次系唐武宗时期的“武宗灭佛运动”,这一时期的毁灭最为严重,系官方公开毁灭,如今龙门多处被毁遗迹,均系此时形成。第二次被毁在1930年—1940年间,这一时期多为民间盗窃,以日本、美国文物商人公开收购为主导,民间掀起了疯狂的盗卖运动,著名的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便系此时被盗往美国。另外,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做准备,在修建龙门西山临伊河道路时,亦炸毁大量山麓佛龛。
1号下午,我们游览完整个的日程安排,下午12.30分,正式从洛阳返程,于下午6.30分安全返回聊城,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