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promontory霙馨谎言教育 |
分类: 育儿笔记 |
因为自尊心强撒谎,要让孩子学会担当
女儿天性诚实善良,很少撒谎,但也不是不犯错。她18个月上托儿所,性格独立、个性也强、自尊心更强,遇事总要争个高低。作为父母,理应为此而感到高兴,但我们更担心极强的自尊心会让她受到更大的挫折。
女儿学前班时,曾经因为周末出去玩,忘了写书法作业,周一挨了老师的批评,平时经常受表扬的她又怎能轻易接受这种批评?下班接她的时候,她的眼睛还是红红的,于是就问她原因,她先是一声不吭,后来说和同学打架了,最后“哇”的一下哭了,很伤心。问老师才知道真正原因,我和爱人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安慰她,下次再怎么想出去玩,也要先把所有的作业写完才行,孩子看到我们既没有因为她撒谎批评她,又没有因为没完成作业而责备她,于是破涕为笑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主要还是让孩子学会担当,自己的错误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而不是用谎言欺骗父母或是自己,也要让孩子知道,谎言欺骗得了一时,却欺骗不了永远。
不能夸大“谎言”本身涵义
慎重对待孩子的“谎言”。
或许我们作为父母或者长辈会过分夸大谎言本身的理由,其实或许在孩子内心这不是谎言,甚至是小小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谎言。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自己的喜爱的小鸭子忘记从幼儿园带回来了,结果我们回去找的时候,幼儿园也没有。老师就说肯定别的小朋友带走了,小孩子喜欢小玩具也是天性。
我默许老师的看法,可是旁边的家长却来了一句,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偷拿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必须告诉他们家长得管管了。我赶紧阻止了她的话。孩子那么小,喜欢上小朋友的东西便拿过来,他们的潜意识里并不知道什么是偷,我们不能将成人化的思想强加于他们幼小的心灵。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那位家长不好意思的也笑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家庭没有对其教育什么东西是自己,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可以动,什么不可以动,那么她(他)就会从培养孩子的不是自己的就不能动的潜意识了。可是即便是孩子不经意间拿了喜欢的东西,大人们也不能随随便便的给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孩子不是天才,他们成长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
其实作为父母长辈,我们教育孩子各个方便都是如此。对于谎言也不能例外。
邻居家的玲玲有一次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几个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可是玲玲为了维护自己要好的红红的友谊,明明知道在冲突中红红不对,却也执意对家长们说是和红红打架的小朋友的责任。后来回到家里,她才实话实说,她告诉父母她不想失去朋友,怕她不偏心红红,红红便不和她玩了。这次事件弄得玲玲的家长特别紧张,觉得她怎么小怎么就这么事故呢,以后的日子了经常批评玲玲不要撒谎。
其实玲玲偶尔撒一次谎,她的父母便惊慌失措,这是不明智的。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就是很严重的事情,她撒谎了,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友谊。他们只是认为自己这样说会心里好受而已。
作为父母或者老师这个时候就需要适时对其进行良性引导,最好简单的举例或者用小故事让孩子明白其中含义,其实孩子如此更多的原因是她缺少安全感。平日里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作为长辈对其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其的真切关爱和呵护。
因为善意而撒谎,要理解孩子真实内心
人有善恶,谎言亦然。
女儿从小就比较挑食,是个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没有肉就吃不下饭,见到蔬菜总是挑挑拣拣。正因为这样,什么汉堡、薯条,那些洋快餐,不知何时成了她的最爱,但我和爱人只允许她每月最多吃一次。但孩子并不吃“独食”,自己喜欢吃的,也总要给我们分享一些。
随着孩子上学,她中午在学校吃营养餐,因为午餐比较丰富,少不了让她挑那些鸡腿、薯条什么的去多吃,她每次吃这些的时候,放学总会带回家一些,细心的爱人会问,“怎么,学校做的菜不好吃吗?”孩子总答:“我吃过了。”后来,才知道孩子是想带回一些给爸爸妈妈。
我和爱人坚决的告诉女儿,我们在家什么都能吃到,让她在学校一定要吃饱,不能因为爱爸爸妈妈,而让自己吃不饱影响学习。对于爸爸妈妈来讲,什么都没她的健康更重要。从此女儿再也不将食物带回来了,而且每天晚上都开开心心的对我们描述他们今天吃了什么,如何好吃,而且还说她吃的多现在感觉自己都长个了。
孩子善意的谎言,初衷却是对父母的爱和回报,面对这样的孩子或者与其说是谎言的话,对于父母来说,是不是心灵上的慰藉,因为爱,也会有谎言的存在。
【霙馨絮语】
撒谎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坏孩子,而孩子在撒谎时,作为父母和长辈必须要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因症施治,不能一味强调孩子撒谎了有多严重,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为一名母亲,一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可是从来不认为孩子撒谎是多么严重的一个问题,如果作为长辈的我们从心底夸大了“谎言”的严重性,那么我们会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压力。而这种压力恰恰会让懵懂世事的孩子陷入连他们也不耻的轮回中。很多时候压力是造成问题的关键,放轻松,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关键。让我们善待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包括固化在人们头脑里的“谎言一定是错误”的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