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洗涤孩子心灵,净化教育环境

标签:
育儿promontory老小孩 |
分类: 育儿笔记 |
前几日和孩子一起去郊外钓鱼,一家人兴高采烈的等待着鱼儿上钩。是真正的野生场地,而不是那种农家乐提供的。原本只是找个地方一家人出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放松。钓到多少鱼并不那么重要,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是有一条小小的鱼上钩了。孩子开始很兴奋,守着小桶看了很久后,却叫说:让我们把小鱼放了吧,它的妈妈肯定会很着急的。还说我们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当时觉得孩子甚是天真,又有种说不出的诧异和惊喜感,平时调皮的“破坏王”啥时候说出这么“知书达礼”的话语。应了他的要求,把鱼放回去了,又问他哪里学来的刚刚说到的“仁慈之心”,是学习老师教的吗?他说学习老师教要爱护小动物,但是这个是电视上学来到,跟着《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上的小朋友学的。
同样也是发生在几天前的一个事情,也是和孩子一起外出散步回到小区楼下,就看见一众家长神色慌张的向外跑出。了解才知道一众小孩子在打群架,几岁大的孩子,分为两派,由最开始的帮派恶作剧整人,称霸。到现在相互“决斗”。虽然没有酿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还是挺令人害怕的。不由得让我想起之前八岁孩子模仿动画里的情节,把同伴烧伤的新闻。无疑这一群孩子也都是从电视剧或者是网络游戏里看到的便学习了下来。
两个生活小情节,都发生在最近。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并不是想表达自己的孩子多么的聪明懂事,也不想去辩论爱鱼却吃鱼的无聊话题点。只是想表达一个教育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的重要。大到整个学习生活环境,社会氛围。小到一个和谐的家庭班级学习环境,甚至可以细化到孩子们看的电视节目。
孩子们看了那些打打杀杀争雄夺霸的电视剧,学习里面那些夸张的情节,运用在生活中造成一些或大或小的伤害。另外孩子看了一些比较正面的教化孩子的电视剧节目,受到里面教导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些规范。好比最近热播并颇受好评的《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不仅仅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此,在微博上也经常看到类似的好评出现。
原本《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就是弘扬国学的轻喜剧节目,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是来自于传世经典。算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而其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娱乐性是第一位的“寓教于乐”情景喜剧。
是教导?但又不是教导!能主动的吸引孩子观看,自然也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教导。我不想对如今的教育环境说什么,说什么也是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宏安伟大的口号也不想呼吁。只是想说对于家长而言,留个心眼多给孩子选择一些像《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是必须的,算是洗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通过电视听到那些经典的小故事,受良好的思维能力熏陶吧。当然,若是能多一些这样的儿童电视剧电视节目出来就更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