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蟠龙山居”行
今个儿要去的地方,不是一个名胜,亦非古迹,却是一处“世外桃源”。
十来天前,我们去一位朋友家,他说他朋友在大明市蟠龙山老家有一处老屋,挺好玩的。相约礼拜天去那里过农家乐。一问地方,还是我表妹的夫家,我是去过那里的,所以还认得路。
转眼就到星期天,一切准备停当,十点多,带上家人一路轻车熟路杀到蟠龙山村晒场。穿过前方一条几十米长的机耕路,见到几十株苍翠挺拔的青松,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蟠龙山居。
朋友一家已经早到了,茶水已经准备妥了。从车上卸下东西,我和小豆就开始参观这个蟠龙山居。这就是一个新昌农村很普通的老房子,三间屋门面,黑色的小瓦,斑驳的泥墙诉说着这间房子的历史,只是正面被主人将原来的墙面翻新并粉刷。中间大门顶上挂一匾额上书“蟠龙山居”四字,看着笔迹熟悉,一看是豆豆的老师——书法家商力戈先生手书。豆豆觉着很亲切。
先看着房子周围风景吧!这是一处丘陵地带,抬头可见远处青山,近处则是田野阡陌;左有松涛阵阵,右有翠竹池塘;门前石板铺就道地,四周篱笆围定处,栽种绿色蔬菜,长势正旺,一圈来不及吃掉的青菜已经开花,小径被黄色的小花点缀的很靓丽;除了蔬菜,更有那花卉乔木、杏梅枣桃出没其中,其中有几株红色的牡丹花正在怒放中,看花瓣定不是凡品(后来得知是洛阳牡丹)。国花自有国色天香的雍容华贵,引得我们找相机拍个不停。(因为牡丹在我们这不是很好种植,所以很少见到)
心旷神怡后,抬腿进屋。书案之上文房四宝、绘画工具俱全,墙上有书法作品,摄影作品,俱是名家所作,显示主人家不凡的品味。向右直达厨房,有土灶头一只位于墙壁,煤气灶、电磁炉也可见到,一应烹调所需物品基本罗列。左边瓦房有偏房一间,有大床一张,可供小憩,电脑、空调赫然在列,颇有时空错乱之感。
参观完毕,坐在道地上感叹之际,外面有人进来,朋友站起身说道:“主人家到了!”只见两位中年男士下车走了进来,见了我们微笑点头。朋友和他们打招呼,他们是几十年的老友了。末了还对我说:“主人家跟你是一个姓,也姓袁哦!”“啊!那我是到自己家了!”后来大家逐一见面,他还跟我老爸认识,真是有意思!我说你真好福气,从哪找来这么一块“世外桃源”啊!他说这是他爷爷遗下的一处老房子,现在维修改造一下,变成了我和朋友们聚会的地方,大家都觉得不错,我也高兴……
说到这里,我要介绍一下主人家新昌县作协主席——袁方勇先生。中等身材,说实话是那种放在人堆里不显眼的人,但跟他一谈吐,你就立马就能觉出他的与众不同。交谈中我得知,这间小屋已经接待过好多文人雅士,可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像我们这样的估计就要归入白丁行列了)不过袁老师到是没架子,挺谈得来的。
已近中午,烧火炒菜,nia锅拉头(新昌的一种风味小吃),原汁原味的农村风味。饭后还和袁老师他们一起伐了一根树。小豆子很是兴奋,拔野笋、打水井、浇花草、炒茶叶、深切地体会了一回农家乐,看我们伐木起劲,他也要锯一根木头玩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成功,他特有成就感。
……
当我拿着袁老师花了两个半小时炒出的新茶返回新昌时(再一次感谢袁老师,不好意思,让您受累了!),已是下午三点多了。颇感不虚此行,一是体验了一把农家乐,二来结识了好客的袁老师和他的朋友老王!诚为一大快事也!
一、拔笋
找找、、我找找、、、哈!我找到了一棵小笋,小小的,我拔、、、、、

太夸张了吧!


找到了很多呢!中午有鲜笋吃了!


新鲜的小笋,很嫩很鲜美的!你想尝吗?想尝就来我们这里吧!

二、打水
发现房子的旁边有个手动打水机,觉得很好奇,就想试试
怎么没水呢?


刚开始还打不上水呢。后来在水泵里加了半脸盆水,我使劲压,哈!终于上水了。试验成功!




三、锯木头
刚才一位大伯伯砍到了一棵大树,说是等干了以后劈开来烧饭,先把它锯的一小段一小段,锯木头我还是第一次呢,“铁棒磨成针”我也把这树锯开。爸爸、妈妈帮人扶着两旁,这样我稳稳当当的了,一个人要完成也要有毅力的噢!

哈哈,累了吧!坚持,胜利在望呢。

经过我的努力,我终于把它锯断了,好有成就感呢!
四、炒茶叶
上午时,婆婆他们采了好多茶叶的青叶子,要想等真正的茶叶炒好,要好多道工序呢。经袁老师的介绍:第一道是杀青。

烧上小火,放在锅里炒



有点干的了,拿出来凉一下。

这就是主人袁老师,作家的手炒起茶叶来也有模有样哦!


第二步,不停地搓揉,很像捏粉团。


然后微火翻炒,直到茶叶变成菜干状,就算大功告成。




经过一个多小时努力,茶叶炒好了,快去拿杯子冲一杯尝尝,好有清香味呢!

快乐多多,收获多多!真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