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大市聚水帘洞

(2010-11-17 12:24:49)
标签:

水帘洞

馒头

游玩

分类: 野外玩耍

 

星期天,我们全家又出游——大市聚水帘洞,雨季已过,瀑布没了、、、、、

 

http://s16/middle/4ba5240eg9534c058dc3f&690&690
花果山的水帘洞,就是没水了,想想有水时瀑布一定很美。

http://s5/middle/4ba5240eg9534c44de3b4&690&690
我们听爷爷说他14岁的时候来过这里远足(春游),一晃50多年了,故地重游格外兴奋。爷爷还说这座山上有一种石头非常奇特,是第四季冰川遗迹。叫“豆沙馒头”、“肉馒头”“萝卜丝馒头”、、、、、我们加速往山上寻去、、、、、
http://s16/middle/4ba5240eg9534c3f2370f&690&690

到了山顶,爷爷指着那些圆圆的石头说:你们敲开这些石头就有新发现。我用力敲了起来,真得石头里面很象“豆沙馒头”、、、听爸爸说这些石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他们把馒头藏在这里当作粮食后来、、、、、、

     等会我要带些回去作纪念,还可以送给我的朋友们。听爷爷说他当年也带了一袋子石头回去,还被太爷爷骂了呢。

     你们瞧下面图片



http://s8/middle/4ba5240eg9534c5514597&690&690

http://s5/middle/4ba5240eg9534c532b514&690&690

http://s14/middle/4ba5240eg9534c6b6468d&690&690
豆沙馒头像不像?
http://s4/middle/4ba5240eg9534c6e40663&690&690

http://s2/middle/4ba5240eg9534c4f5a291&690&690

http://s2/middle/4ba5240eg9534c45d0f41&690&690那里的景色很美!我把石头当宝贝一样带回了家。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前几天我们刚好学了李四光的第四季冰川这课课文,让我大开眼界。  

    在新昌大市聚镇水帘洞附近,可以拣到形若鸡蛋的石头。外壳或白或褐,比较疏松,怪就怪在内核如馒头之馅;或类芝麻、豆沙;或类肉粒、萝卜丝,乡人俗称“石馒头”,视为稀罕之物。“石馒头”又名“禹余粮”,宋代学者高似孙编撰的《剡录》曾作记载:“禹治水止于此,中产药,称禹余粮,盖余食所化。”我也曾拣得一些“石馒头”回来,但从外形看,比较单调粗糙,观赏价值差些,只能屈居于未被人注意的角落里。但是从其他溪滩上拣来的石头,更为美观,形态也如鸡蛋,而外壳成龟背状,褐底色上缀有红色和白色纹理。有些外壳虽然破损,内芯却裸露出一些闪闪发亮的结晶体,使玩石大为增色。——搜与百度

http://s16/middle/4ba5240eg955223bad07f&690

丰水期间的水帘洞——驴友摄制的
   大市聚水帘洞石馒头

据《世说新语》、《高僧传》等古籍记载,东晋高僧竺道潜,曾归隐剡东峁山,即今新昌县东20公里处水帘洞一带,优游讲席,名满朝野,这里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名振一时的圣地,水帘洞也成为一方名胜古迹。奇境出奇石,就在水帘洞旁,就出产一种令人称奇的“石馒头”,即“禹余粮”石。

 明成化《新昌县志·卷之四·土物》载:“禹余粮,水帘洞左右山下出,石块状如小馒头,中有馅,如芝麻,如红豆,如白米,俗传神禹治水过此,余粮所化也。游人戏拾之,随意言我欲何馅,然后击之中分两半,其馅皆如所欲,宛然芝麻、豆、米之形,真异物也。”神奇的禹余粮石,不仅被乡人、游人视为稀罕之物,也受到明清以降历代文人墨客的垂爱清玩,诗文唱和,《新昌县志》、《东峁志略》等均有诗文记载,明知县李之达与友人同游水帘洞后有诗云:“安得禹粮无化石,遍周黎首足耕畴。”观景赏石之余,仍不忘黎民百姓的衣食,令人不胜感佩。

        至于禹余粮的传说,新昌籍民俗学家吕洪年先生曾作过考证并撰文记述新昌一则民间故事:相传大禹治水,曾登东峁山顶观察地势水情,并摇身一变成为一头似象非象、似牛非牛的怪兽,用又粗又长的鼻子在拱山。这时,他的妻子涂山氏正好送来一篮馒头作点心,见状大噤失色,跌坐地上,打翻了整篮馒头。与此同时,化为怪兽的大禹知道发生误会,急忙恢复原形招唤妻子,而打翻的馒头却变成了石团子“石馒头”。另据笔者考证,新昌还流传一则关于禹余粮石的传说。据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东峁山一带设宴庆功,宴罢所剩的粮食都化成了石馒头,即后来所说的禹余粮石。古往今来人们见到这些石团子,都会联想起事关大禹的生动传说。

        查相关典籍,禹余粮石还可入药,可治寒热、痔瘘、关节痛等,甚至可轻身长寿,但功效究竟如何,极少有人试过。

        传说归传说,“石馒头”究竟是何物?又是如何变成的?至今众说纷纭,未见有科学定论。目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它是远古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石团、石球,内含“芝麻”、“萝卜丝”则是石英、水晶,“豆沙”、“精肉”则是玛瑙之类的矿物晶体,具体成因,尚待科学家作进一步探索求证。

        岁月流逝,如今水帘洞历史名胜亘古犹在,而禹余粮石已踪迹难觅,更显稀罕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