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新宇新系列:管理就是不信任的信任

(2007-12-07 13:24:19)
标签:

产经/公司

感谢大家的支持,一个月前推出的管理问答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我们的“聪明人就提出了396个问题,我们的“热心人提供了1405个(!)用心而实用的答案。在此我代表您(可以吧:))向这些充满分享精神的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热心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无偿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无法一一提及他们的名字,但至少可以看看我们的十大热心人,也就是回答问题最多的老师是谁。他们依次(按我写这篇文章时的排序)是:郑淑坤老师李明太老师党永高老师,张萍老师, 王家尧老师,乾泉老师, 张勇老师,陈智慧老师吴宏晖老师,张国庆老师。(还有我自己,但我虽然努力,却经常被淘汰出这个排行榜:))。(小提示:点击一下蓝色有下划线的关键词,就可以一键上网看到这些老师的回复了。蓝色带下划线的地方都是带链接的,所有这样的地方都可以点开看到更多的细节。这是互联网最简单,最神奇和最伟大的地方)


在众多的管理问题中, 马德燕先生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注意。他问道·:商场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不是一种冒险?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我用一个系列来回答“管理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冲动,我会陆续把我的看法写出来和您讨论。


作为“管理就是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选择的标题是“管理就是信任”。我认为,管理中首先要解决,但也最难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信任问题。


如何解决信任问题呢?我们古老的“信任非黑即白理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还能够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吗?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 我们应该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作挑选人的原则,而不是当作管理人的原则。一个企业选人的时候,应该用一种谨慎,怀疑的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人,尤其是对一个人道德上的评判,如果有疑问,就绝对不要用,不要以为您能驾驭这样的人。这样理解和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不是冒险,而是在降低风险。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我自己也是),是为了加快推行一个自己看好的项目而放低甚至放弃选人的标准。结果是导致后面一大堆问题,反而影响我们的进度。


2. 管理人的原则应该是授权(信任)和监控的结合,而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因为即使第一条做好了,在工作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问题,何况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在选人时做出正确判断。即使这两个方面都没有问题了,一个人还是可能变化甚至变坏的。如果我们不从管理,不从制度的层面控制结果和行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即害了员工,也害了公司。换句话说,如果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作管理的原则,我们就是在极大地冒险的了。这可能就是张瑞敏所说的“用人要疑”的意义吧。


3.人与人之间,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博弈的关系,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成功的互动路径是:管理者首先相信一个人(这可能是张瑞敏所谓的“疑人要用”吧),这个人把事情做好,回报上司的信任。上司在此基础上给予更多的授权和信任。而互动失败的路径是:管理者不敢信任任何一个人,这样也根本无法让一个人发挥出他的作用和潜力来。这可能是我们通常强调“用人不疑”这个原则的主要原因吧。问题的关键是:双方互动的结果,是让大家愈来愈相互信任,还是越来越不信任。信任不是一个一次性的决定,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信奉的做人的原则也是一样:首先信任一个人。然后看他如何对待我的信任。如果他的反应是让我更值得信赖他,我会给他更大的信任。如果他滥用我的信任,我会缩小我的信任甚至完全不再信任他。


管理就是信任。

管理就是想办法打开信任的大门。

管理就是在互动中增加信任。

但管理也是不断地惩罚无信的过程。


宋新宇博士, xue24.com首席设计师


本周推荐文章:管理就是管人

本周推荐问答:如果解决员工忠诚问题

本周推荐问答:年终奖:如何发放才能让企业和员工“双赢”?

(点击一下蓝色区域,就可一键上网看到文章细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