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两年的彩电大战中,不时听到或看到有关长虹要垄断市场的报导。例如《中国企业家》杂志就在今年第二期报导说“长虹的去向一度对准(市场占有率)41%,因为倪润峰听说国际上正信奉俄美冷战专家的观点,认定绝对垄断线是这个数”。“在暂时失利后,倪润峰反而调查垄断目标,长虹的份额计划修订在令人瞠目结舌的50%。
在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
健康与否的标志是其持续赢利能力的前提下,扩大市场份额作为一个企业目标无可非议。但我认为一个企业不应把垄断作为目标。
我不想重复大家都知道的经济学的定律,即垄断的市场上客户是最大的输家。仅仅使用垄断这个词汇就有可能让许多客户反感,而这是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应该避免的。我想强调的是,垄断对一个企业自身也没有好外。看一看国内外垄断行业发展,如邮电、铁路等,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垄断时期低效、守旧,一旦必须面对正面或替代性竞争时,就举止无措。我相信长虹绝对不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企业;但市场的规律是,一旦市场被垄断,即使先前再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也会懒惰起来。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它使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时时刻刻苦心经营。这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但只有竞争才能让一个企业保持活力。纵观中国的各个产业,家电行业是最不怕中国加入WTO后来自国外的竞争的,因为在此之前,这个行业已有充分的竞争。
彩电市场上没有被垄断的可能。这一个市场进入壁垒相对小的行业。靠规模、资金、人员、技术、品牌、销售都无法形成真正、长期的垄断。去年的彩管战也表明,上游资源也无法垄断。靠一时的价格战把一些小企业轰出局,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它们还会再度回来。从这个角度,长虹也不应该把垄断作为目标。
长虹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其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较低的成本。从这个角度看,长虹有以降价扩大市场份额的资本。但问题是,长虹降价其它企业必然跟进。最后的结局可能的市场份额没有增加许多,本来可以得到的毛利也因降价而丢失。长虹因此失去许多本来可以用于壮大自己的资金。而长虹需要壮大自己的地方确实还很多,例如: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占领海外市场,这是件要花很多钱的事情。例如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是一项要在很多投入的事情。
完善自己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出于战略考虑而进入的其它领域,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有这些,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我担心,长虹在削弱其它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削弱了自己。
壮大自己,而不是垄断市场,才应该是一个企业的需要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