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行(一)

(2009-05-20 20:04:43)
标签:

海拔

拍录像

沈琳

青藏高原

杂谈

分类: 散文游记

西藏行(一)

  西藏行                                2009.05.10——05.19.

    嚷嚷数月之久的西藏之旅,在网络各种声音的推波助澜下,在耐心等待寒冬过后的初夏时节,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启程了,运转了,结束了,返京了。   说它轰轰烈烈,是因为这次西藏之旅引起无数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们的热情关注。本团人员从24岁到72岁,其中大部分为插队、军垦60岁左右老三届组成,其中有赴加拿大留学5年归来,英语流利的金一姑娘,有旅居俄罗斯20余年,俄语流畅的旅途中人,有这样两大语种高手的加盟,使本团一走进软席卧铺,一遇见同行的外国友人与导游产生纠纷时,便立即引起列车员、列车长的注意,不时被请去充当外语翻译,经过简单快速的交流,问题说明白了,双方得到释然,同时,我们也觉得脸上很有光彩。

    很多朋友反对这次青藏高原之旅也是不无道理,从海拔40米生活优越的都市,走向平均海拔3800米,有时还要翻越海拔4000米,5000米氧气缺乏的高山峻岭,本身就是对于自身生命的一次挑战,心理素质的一大测试。因为先行者带来的各种信息,还有道听途说者的各种谣传,尤其是关于死亡的惨痛发生,都在无时无刻提醒我们,这趟旅行还真不是闹着玩的。是需要担当风险的勇气和战胜自我的决心,及迅速适应环境的调节能力,还有不同温差,包括强烈紫外线的照晒。例如:为了翻越米拉山口,我们在一天的时间里经历了冰雹,雨雪,寒冷,高温,深切感知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无常,同一天时间里,经历了苍茫的荒山,裸露的岩石,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转眼间,又变成绿色植被覆盖的山岗,不同色调的高原森林,映在蓝天白云下,发出由深绿,翠绿,嫩绿,黄绿等不同色调,风景如画令人陶醉。而这一切始终相依相伴我们同行的是湍急的河流,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四溅。这就是被人誉为“小瑞士”的藏南林芝地区。再向东行160公里,就是公路的尽头——日白村,属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据说在好天里,能看见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但是,高海拔的终年积雪和河谷地带不时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使这座世界第15大高峰,常年隐藏在云雾缭绕的面纱之中,从不轻易露出自己诱人的魅力,同行的导游讲“干了十年导游,只有幸看见过二次她的真容,真美呀!”

西藏行(一)

看看这里的蓝天白云。

西藏行(一)

列车穿过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  

西藏行(一)

千年的冰封雪岭

西藏行(一)

总管雅萍与沈琳在女生二重唱《青藏高原》歌曲。

西藏行(一)

大侠,道长,七叔。

西藏行(一)

阿英。

西藏行(一)

沈琳再向大侠显示所拍录像。

西藏行(一)

山的蝶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势在必行
后一篇:接风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